新聞通訊員 馬遙遙
“AI提示,胃體小彎側可能有高危病變,請注意!”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消化內鏡中心,消化內科醫生操作內鏡時,一旁的內鏡精靈正在同步進行AI判讀,通過聲音和圖像實時提醒醫生異常區域。
據了解,武漢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于2022年引入“內鏡精靈”設備,目前該院南京路、后湖、楊春湖三個院區的消化內鏡中心均已配備,這個AI“搭子”如同為消化內鏡醫生裝上了“第三只眼”,協助他們不遺漏任何一個盲區,及時發現早癌和癌前病變。
AI助力,揪出隱秘在胃里的早癌
67歲的陳奶奶(化姓)家住青山區,近一個月來胃口不佳,人也瘦了一大圈,于一周前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就診。接診的消化內科醫生通過詢問病史了解到,陳奶奶有長期食用腌制品的習慣,于是建議她盡快做一個胃鏡檢查。
醫生在“內鏡精靈”的輔助下為陳奶奶進行了胃鏡檢查,檢查發現陳奶奶的胃部存在炎癥病灶,在其胃體小彎側出現了一個紅色的彈框提示。醫生通過進一步探查,在其胃體小彎側發現了一個大小約0.6厘米×0.8厘米,顏色異常的原發平坦病灶。醫生對該病灶進一步染色放大,判斷為早期胃癌。三天前,消化內科醫療團隊為陳奶奶進行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醫生術中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仔細將病灶從其下方的黏膜下層進行完整剝離、止血,順利完成了胃早癌的內鏡下微創切除。
“胃癌早期病灶較小,不易被發現,胃體小彎側也比較隱秘。在‘內鏡精靈’的輔助提示下,我們及時為患者發現了早癌。作為消化內鏡中心醫生的AI‘搭子’,‘內鏡精靈’會在醫生做胃腸鏡時進行提示。藍色的框說明存在問題,紅色的框則表示出現了高危病變,提醒我們仔細觀察?!蔽錆h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姮表示。
“人機協同”,讓消化系統早癌篩查更精準
記者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消化內鏡中心看到,醫生操作內鏡時,“內鏡精靈”同步進行AI判讀,通過聲音和圖像實時提醒異常區域,輔助醫生不遺漏任何盲區。
“‘內鏡精靈’為醫生開啟‘第三只眼’,類似大家熟悉的車載GPS導航儀,可以引導‘車主’按照既定的路線行駛,并且還能在固定點進行預警提示,集‘導航’和‘預警’功能于一身,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精準的判斷,避免檢查盲區、減少病灶遺漏、讓消化道早癌篩查更精準、提高消化道早癌檢出率?!睆垔魅谓榻B。
據了解,“內鏡精靈”針對上消化道檢查,創新實現了26部位盲區監測,并進行計時和實時評分,將檢查過程標準化,減少了漏檢、漏診風險;白光下通過紅、藍框對發現的可疑病灶進行風險等級提示,染色放大模式下給予早癌分型診斷建議。針對下消化道檢查,根據腸鏡操作臨床指南推薦退鏡時間大于6分鐘,退鏡時間會影響腺瘤檢出率?;谏疃葘W習技術的“內鏡精靈”會智能識別回盲部,監測退鏡速度、自動記錄進退鏡耗時,提醒醫生保持退鏡速度的穩定性,降低視野盲區,提高息肉、腺瘤檢出率。
推動數智化轉型,筑牢群眾“健康防線”
據統計,目前我國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高,以食道癌、胃癌、結直腸癌三大惡性腫瘤最為常見,其中近85%的患者在確診時為中晚期。早期消化道腫瘤一般不需手術和化療,只需在內鏡下切除病灶,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因此,高危人群的消化道早癌篩查刻不容緩。
為進一步提高消化道早癌檢出率,武漢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于2022年引入“內鏡精靈”設備。截至目前,內鏡精靈共協助醫生發現了1000多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
為貫徹國家關于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的決策部署,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了《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近年來,武漢市中心醫院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與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以數智化轉型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全省唯一的“數智化轉型試點醫院”,2024年12月,武漢市中心醫院在湖北省率先將全球首個獲批的胸肺、肝膽、泌尿等三類智能手術規劃系統運用于外科手術;今年3月,部署DeepSeek“滿血版”,打造數智醫療標桿;今年5月,在湖北省率先發布人工智能語音病歷自動生成系統,開啟全場景數智醫療新生態。一系列以AI賦能醫療服務的應用場景的投入使用,標志著武漢市中心醫院在積極推進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發展實踐的同時,更為群眾筑牢“健康防線”,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便利、舒適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