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彭祎 楊傲
“現在能看見女兒的臉了!”近日,在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復診的秦女士(化姓)緊攥著檢查報告單,右眼視力表上的光感讓她紅了眼眶。46歲的秦女士與2300度的超高度近視抗爭半生,又在多重眼疾夾擊下陷入“黑暗世界”,在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的精心救治和公益救助下,她終于重燃光明希望。
秦女士家住湖北黃岡,自幼視力不佳,20歲左右就開始配戴高度數的近視眼鏡。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多年來她始終未能進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檢查。如今,她的右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左眼更是高達2300度。雪上加霜的是,近幾年,秦女士頻繁出現視力疲勞、輕度眼脹、頭痛,用她的話說,就像是世界逐漸“像被潑了墨”,視野縮至管狀,最終連女兒的臉都成了模糊光影。盡管身處“黑暗”,但秦女士始終向往光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終于鼓起勇氣,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就診。
該院青光眼專科吳作紅主任接診了秦女士,并對其病情展開全面評估。檢查結果顯示,她的雙眼患有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同時伴有并發性白內障、變性近視和視網膜萎縮等多種嚴重眼病,其中,左眼視力僅剩眼前手動,右眼僅剩光感,病情十分復雜。“她的眼球就像吹到極限的氣球,隨時可能爆破。”吳作紅主任介紹,正常眼球的直徑約為24毫米,而秦女士的左眼因為超高度近視,眼球已擴張到30毫米,薄如蟬翼的眼底布滿裂痕,更兇險的是開角型青光眼正在持續蠶食視神經。
“高度近視(600度以上)與青光眼關系密切,尤其是像秦女士這樣的超高度近視患者,對高眼壓損傷更為敏感。當眼球持續處于高眼壓狀態時,就容易引起視神經損害,從而患上青光眼。”吳作紅主任介紹。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吳作紅主任團隊為秦女士制定了一套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考慮到秦女士的家庭經濟狀況,醫院還積極為她申請了“青光俠”公益救助項目,以減輕其經濟負擔。隨后,吳作紅主任團隊先后為秦女士實施了右眼小梁切除術聯合虹膜周邊切除術,左眼實施了Schlemm's管擴張術聯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并植入人工晶體。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秦女士的眼部恢復情況良好。復查時,她的雙眼視力較術前有了顯著提升。
“開角型青光眼早期癥狀相對隱匿,可能僅表現為眼壓不穩、視力模糊或波動、眼紅和眼部充血、視野改變以及眼內壓升高等,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視。”吳作紅主任表示。他提醒,青光眼致盲不可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青光眼高發人群,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應定期進行眼部檢查,一旦確診需及時就醫。
更多資訊請掃碼加入新聞眼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