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在公布8月份銷量之前,長安一直背負著不小的輿論壓力,這家在去年實現自主品牌產銷雙雙破百萬的車企在今年遭遇到了瓶頸,尤其是一些關鍵數據上并不好看。
不過在近期面對媒體時,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龔兵并沒有顯示出過多的焦慮,因為從最新的銷售情況來看,長安正在走出上半年的低谷。
數據顯示,今年1-8月,長安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8.4萬輛,同比增長17.8%,尤其是在8月,幾款主力車型的銷量均取得了快速增長,此前被人詬病的CS75在當月實現銷售1.5萬輛,同比增長16.4%,環比增長則高達122.9%。
在龔兵看來,2016年是長安汽車的產品小年,隨著明年旗艦車型CS95、換代睿騁(參配、圖片、詢價)換代睿騁CC以及另一款重磅車型的陸續上市,長安也將迎來一場翻身仗。
不久前剛剛結束的成都車展上,1.0T版本悅翔V7(參配、圖片、詢價)的發布使得長安在小型化、輕量化和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戰略布局中邁出了重要一步,而一向堅持正向研發的長安在不斷收獲關鍵技術的同時,也在不斷向合資品牌施加更大的壓力。
“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自主品牌正在進入3.0時代,其實我們在技術上已經不亞于韓系車。”龔兵堅信,在做好品質的基礎上,超越它們只是時間問題。

趕超合資 從韓系車開始
8月15日,長安汽車比去年提前半個月完成了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破百萬的目標。
龔兵告訴記者,盡管自主車企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但通過產品研發、制造、銷售以及全體系能力管控等方面的長期積累,長安雖不敢說永遠保持在第一,但有信心穩定在第一陣營。
據龔兵透露,長安每年都會將銷售收入的5%用于各類研發,截至“十二五”已累計投入490億元,并先后在重慶、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建立起了全球研發格局,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協同研發。
“如今,長安汽車的產品質量已經完全達到合資水平,甚至部分可以超過合資。”對于長安的品質,龔兵顯得非常自信。
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份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在5-8萬價格區間的SUV產品中,自主品牌的份額高達83.3%。“在10-15萬的區間中,同價位的自主SUV正在和同價位的合資轎車進行激烈競爭,這是一個非常大也是非常積極的變化。”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表示。

在業界看來,隨著自主品牌進入快速發展期,以往韓系車在性價比上的優勢正在漸漸消失,而自主品牌超越韓系似乎正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自主品牌發展了幾十年,目前應該講已經進入到了3.0時代。我們現在有決心也有能力趕超韓系車,而且從現在自主品牌的性價比和設計來看,我覺得我們的技術完全不亞于韓系車,超越它們只是時間問題。”龔兵表示。
以“退”為進 長安不急攀高
從今年開始,許多自主品牌開始了新一輪的產品摸高,不過對于這一細分市場,長安始終保持著冷靜與謹慎的態度。
龔兵認為,以自主品牌現有的能力,無論從研發、渠道能力還是綜合管理能力上,想要支撐起20萬元以上的轎車細分市場仍然有些困難。“消費者還沒有到能花20萬去買國產轎車的階段,這個自然規律短時間內并不容易被打破。”
不過在他看來,先把中低端產品的基礎打好,然后再根據市場情況推出高端產品,這并不妨礙未來長安朝著20萬元級別車型進階的布局。
“眼光看著遠方,腳步要邁在前面,一步一步的走好當下的路,這是我認為長安比較合理的高端化路徑。”
針對當前火熱的SUV細分市場,龔兵所持有的觀點更為冷靜和客觀,SUV相對于轎車來說終究是高油耗的代表,在國家日益強調節能減排,以及碳交易越加嚴格的背景下,他預計到2020年,SUV的熱浪將基本平息。“企業不得不考慮小型化、小排量的問題。”

而這也是長安選擇在成都車展期間推出悅翔V7 1.0TGDI車型的重要原因。作為自主品牌中第一款量產并裝車的1.0T發動機,其最大功率85kW,最大扭矩172N•m的參數已經可以媲美不少1.6甚至1.8排量的機型。
據悉,這套全新動力總成未來將逐漸替代現有1.6L自然吸氣發動機,并與1.5T發動機成為長安未來產品線上的核心動力總成。
龔兵同時強調,長安現在對于SUV的產品布局,既適應當前市場的趨勢也符合長安當年的戰略,但長安并不會過于傾向SUV車型,未來仍然會通過SUV和轎車兩大領域共同進步,以支撐起整個長安品牌的均衡發展。
后記:
“一個企業好比是一個人,能力總是有限的,雖然我們什么都想做,但還是得分出輕重緩急來。”在這個略顯浮躁的車市大環境中,龔兵的觀點顯得異常冷靜,包括對于高端車型的打造上,長安同樣展示出了穩妥不冒進的態度。
不過一個不容回避的客觀事實是,當前大多數的自主品牌尚不具備成本競爭力,只賺了吆喝卻沒有賺到錢,而這也是包括長安在內諸多自主品牌在下一階段需要去著力解決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