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業在往高端走,而制造業的最后一個堡壘還是汽車。中國汽車不僅僅要做大,真正要做強還是要靠自主。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李峰(微博)
2011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這個被稱為“中國經濟轉型元年”的“十二五”開局之年,成為了很多中國企業命運的分界點。
這一年,華為做出架構調整,業務模式從面向電信運營商提供定制機轉型為直接面向消費者;這一年,剛剛成立一年的初創企業小米科技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機產品,以互聯網的思維和模式向傳統行業發起挑戰;同樣是在這一年,北汽股份的第一輛自主品牌整車威旺306(參配、圖片、詢價)正式上市,在經歷了數年艱苦而堅定的布局之后,北汽自主品牌終于駛上了正軌。
五年之后,華為早已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領軍企業,在全球市場風生水起;小米科技的估值已高達450億美元,生態鏈漸成規模;而北汽自主品牌也實現了產銷量從0到100萬輛的跨越,在車市微增長的大環境下,用五年時間創造了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實現百萬銷量的最快速度。
“100萬輛的數字對于行業而言并不特別,對于自主品牌來說也并不新鮮”,談到北汽自主品牌剛剛取得的成績,北汽股份總裁李峰顯得格外平靜,也難掩自豪,“北汽是自主品牌的一支新部隊,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100萬輛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我們是一支極速之旅。”

最快的速度 最遠的距離
從2011年發布“威旺”品牌首款新車至今,北汽股份用時5年達成了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百萬輛產銷,這種速度在自主品牌中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超過了合資車企中以發展迅猛著稱的北京現代。然而仔細回味北汽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這100萬輛成績著實來之不易。
實際上,早在2006年徐和誼(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出任北汽集團董事長之時起,北汽便已經就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進行了多次嘗試。此前,北汽曾計劃借助現代索納塔車型平臺以及當時旗下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戴克中的克萊斯勒車型平臺來發展自主品牌,但由于種種原因均未能成行。直到2009年,北汽完成對瑞典薩博汽車公司相關技術和平臺的收購工作,才終于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自主品牌體系。
“相比于其他企業,北汽自主起步比較晚,可能在各大集團里面我們是最晚的,可以說我們是拿自己的第一代產品與其他企業的第三代產品競爭”,談及后來者的身份,李峰坦言,即便是在2011年首款自主品牌產品上市之后,“我們也經歷了一段‘較慢’的積累階段。”
銷量數據顯示,北汽自主品牌在2011年和2012年銷量分別僅完成2.4萬輛和7.8輛;此后,隨著產品的相繼推出、體系的日益成熟以及團隊的不斷磨合,北汽自主品牌終于駛上了快車道,在2013年-2015年,分別實現了20.2萬輛、31萬輛、和33.7萬輛的銷售成績,2016年預計超越42萬輛。
如今,定位于自主品牌中高端領域的北汽紳寶,已搭上國內火熱的SUV市場的快車,憑借連續多款不同級別SUV產品的推出,組成了X25、X35、X55、X65產品矩陣。主打入門乘用車市場的威旺品牌也通過首款SUV威旺S50的推出,逐步實現向乘用車的轉型;根據規劃,接下來威旺品牌還將逐步形成經濟型轎車、MPV、SUV、轎車等產品布局。即便是面向硬派越野車小眾市場的北京品牌,也同樣銷售火熱到一車難求。
“我們的紳寶、威旺和北京品牌三大業務板塊是齊頭并進。威旺業務是入門乘用車的市場,它是跟市場離得最近的一個探針;紳寶品牌,定位于中國自主品牌中高端的領域,是發展自主品牌的主力;北京品牌,定位于硬派越野車細分市場,能夠為未來進一步的消費升級提前做準備的業務。”
對于北汽自主板塊而言,一百萬輛的下線也同樣意味著其繼續向上的一個新起點,而在北汽看來,基礎已經打下。

后100萬時代的攻堅戰
在李峰眼中,把自主品牌做強,是所有中國汽車人的情之所歸,夢之所歸。“中國制造業,從快消品和輕紡產品、家用電器、電視計算機,一直到移動通訊產品,一直在往高端走。但制造業最后一個堡壘還是汽車,中國汽車不僅僅要做大,真正要做強還是要靠自主。”而要打破這個“最后堡壘”,對于自主品牌車企而言,“品質”無疑是重中之重。
李峰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汽車作為制造業中規模最大、單件最多的產品,很難讓消費者僅僅為“中國品牌”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而買單,要想獲得消費者的芳心,只有在品質上、精度上超過合資品牌。在李峰看來,汽車行業的后來居上者,日本、韓國走的都是品質之路,各個環節要求“零缺陷”,從研發、制造、供應商,全部實現零缺陷管理。自主品牌也應該向日韓企業學習,“造出超出客戶預期的產品品質,然后去感動客戶,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而要說到產品品質的提升,北汽自主品牌可以說有著天然的體系優勢。北汽股份將北京現代、北京奔馳,和自主品牌放在上市公司的同一個結構里面,一方面使優質合資板塊資產與自主板塊捆綁,以合資事業的盈利為自主“輸血”;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內部人才的交流調整、技術資源借用。在北汽,自主品牌生產方面的中高層很大一部分來自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尤其是品質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方面,北京現代成為了北汽自主品牌人才輸送的基地。
“現代在品質和成本之間的結合點找的非常好,對供應鏈管理、品質管理也有非常好的經驗,在這些方面現代汽車給我們很多的支持”李峰表示,“我們的股份公司架構是其他企業不具備的,其中合資和自主可以共同發展,讓我們具備更大的成長性。”
如今,北汽自主品牌已經基本完成了一代產品的布局,據李峰介紹,北汽下半年還將推出北京(BJ)20和威旺M50F兩款重點新車,隨后在2017年,其將正式切換進入第二代產品時代。
面向后100萬時代,北汽自主品牌也將繼續自己的品質革命,“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讓二代車在產品品質上達到自主品牌一流水平,做到自主品牌同期推出車型里面的領先者。我們不僅追求量的規模,還要打造幾款爆款車型和明星車型。”

后記:
在李峰看來,盡管過去兩年中,自主品牌抓住了SUV持續火爆的機遇,實現了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但合資企業一定會反撲,而合資品牌的價格下探與自主品牌的向上突破,將使得既有秩序收到沖擊,汽車行業將出現踩踏式競爭。自主品牌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穩扎穩打,“做自主品牌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緊燒火,慢揭鍋,把車做到位。”
2015年10月,北京汽車成立五周年之際曾對外發布“π計劃”,規劃到2020年,北京汽車自主品牌將躋身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前3名。而在穩扎穩打的打法之下,李峰對北汽自主的未來表示樂觀。他提出,此前北汽宣布到2020年自主品牌產品將實現年銷80萬輛是保守預計,“如果做得好,我們是有機會沖擊年銷量百萬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