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胡勇謀
一個人、一本書,一次旅行、一座城市,2025年4月,番茄全民閱讀月第二站落地武漢。當文學作品中的蕩氣回腸與娓娓道來、奇幻想象與人間煙火齊聚江城大地,我們看到武漢為文學創作,尤其網絡文學創作提供的豐富養料;也看到網絡文學為這座城市拓展的內涵、增添的活力、帶來的機遇。
文學與城市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以武漢為例,黃鶴樓作為武漢的地標性建筑,造就了《黃鶴樓》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經典詩作,也因此聞名遐邇,成為無數游客的必選打卡點。在武漢,時??梢娕c詩詞相關的文化展示,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詞文化的獨特魅力,領略千年武漢的深厚底蘊。

這樣的“纏連交織”“雙向賦能”,在網絡文學時代里繼續煥發生機。4月22日,番茄小說邀請了著名作家匪我思存、番茄小說老年創作者文心再雕夢(張旭濤)、華中師范大學黎楊全教授,在長江上共話文學與文旅的關系。在交流中,文心再雕夢表示,自己寫的故事很多與武漢的生活有關,且很多都是小事;自己的很多素材,都是從鄉親們那里挖掘出來的。匪我思存也表示,武漢的建筑、場景等,廣泛融入了自己的文學創作。確實,城市是不少作家的靈感源泉,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等便是文學的“富礦”。
也要看到,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也為城市文旅推開一扇窗、打開一扇門。一直以來,文學作品便不僅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城市形象的生動寫照。一部好作品,往往能夠讓讀者對一座城市產生向往之情,進而轉化為實地旅游的動力,比如武漢的東湖、櫻花等,這正是近年來“文學旅游”興起的原因所在。如今,無論是番茄小說等線上閱讀平臺中琳瑯滿目的各式書籍,還是番茄全民閱讀月這樣“文學搭臺,城市唱戲”的線下活動,都是網絡文學在“以文促旅”方面作出的貢獻與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文學不同于傳統文學形式,而是有著更廣泛的輻射力、更強大的影響力。黎楊全表示,中國網絡文學是網絡時代的講故事方式,尤其是講大眾故事的方式,從而能更好地貼近生活、包羅萬象。此外,匪我思存認為,網絡文學某種程度上是“草根文學”,創作者是普通群眾,而且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讀者群體涵蓋廣泛。網絡文學的興起,在進一步助推全民閱讀、全民創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更充分地釋放文學對于城市文旅、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
總體來說,番茄全民閱讀月等活動帶動的文學旅游,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全新體驗,也為城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不再僅僅滿足于欣賞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而是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體驗。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游客對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種情感上的共鳴,使得他們在旅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城市的魅力,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一切,在網文時代都已有了個性且高聲的表達。
更進一步說,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發揮文學的作用,讓好故事讓好風景被看見?一方面,城市要加強對文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通過打造文學地標、舉辦文學活動等方式,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應進一步激發網絡閱讀平臺的力量,釋放網絡文學的巨大潛力,既保證作品的高品質、高格調,也能通過其“全民效應”,為城市帶來更多機遇。
文學從不只是紙上的墨跡、網上的字符,更是城市的地圖、歷史的注腳、未來的腳本。長江水滋養了武漢的千年文脈,又在今天澆灌著新時代的花朵。同樣,網絡文學作為文學中的“青年軍”“生力軍”,也一定會發揮其獨特優勢,在這個全民閱讀時代,讓文學點亮空間、讓故事激活風景,并且讓網文中的城市與現實中的城市同頻共振,沉淀為發展中的動人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