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成廈門市首批“2.0版智慧農貿市場”的經驗基礎上,廈門市市場監管局日前會同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起草了《廈門市標準化農貿市場溯源體系建設規范》地方標準。該《規范》是福建省首個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建設地方標準,將于近期正式發布實施。
作為廈門市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系列標準中的重要標準之一,《規范》對全市“標準化農貿市場”的追溯節點系統、智能追溯秤、自助服務終端、快檢實驗室、視頻監控、LED顯示屏、一店一碼信息公示牌等軟硬件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按照《規范》要求,今后,廈門全市的標準化農貿市場都應配備上連廈門市食品安全追溯監管系統、下連市場硬件設備的追溯節點系統,通過配套的智能追溯秤和支撐軟件,實現對食用農產品的交易自動記錄功能和對交易信息、檢測信息及追溯信息的統計;市場內每個門店、攤位都應被賦予唯一對應的二維碼,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查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息;可提供購物小票查驗功能的自助服務終端機也將成為標準化農貿市場的“標配”,消費者通過掃碼或輸入追溯碼,能在該設備上查詢所購產品的追溯信息,例如商品、銷售者、攤位、數量、價格、檢測報告等。
“今年年內,我市還將陸續啟動近30個標準化農貿市場的改造工程,建成一批布局分區合理、設施設備完善、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現代化農貿市場。”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規范》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為全市農貿市場溯源體系建設提供“教科書”式的路徑,實現市場溯源體系建設模式有效推廣,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消費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