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吃草莓的季節。然而,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表示,家人吃了草莓之后竟然被“放倒”了。不僅上吐下瀉,還出現了發燒、咳嗽的情況。
甚至還出現了有一種病叫“草莓瘟”?!安葺r藥殘留最大”、“草莓帶有諾如病毒”等言論。經核查看,這些說法都違背了農業常識,嚴重誤導他人。
大棚里種植的草莓
是反季節水果?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植物科學系主任、草莓團隊負責人連紅莉研究員介紹,過去受農業生產設施、生產技術等制約,草莓多為露地栽培。露地栽培的草莓在冬季低溫等條件下,會進入休眠并停止生長,導致這種草莓五六月才能成熟上市。
但現在,溫室技術發展以及栽培管理技術已經提升,大棚溫度適宜,草莓內的有機物和糖分得到充分積累,口感反而比露地栽培的更加濃郁香甜。也就是說,大棚中的草莓不是反季水果,而是現代農業根據草莓生產特性,采用的恰當的種植方式。
大個頭的草莓打了膨脹劑?
有些草莓長得“畸形”甚至出現“空心”現象,可能是花芽分化、授粉不良、品種特性問題、環境不合適等原因造成的。還有,在草莓開花授粉期,如果溫度不合適,會不利于授粉,使果實受精不良,產生畸形果。與激素或膨大劑無關,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空心”草莓,往往與品種有較大關系。比如,白草莓、粉草莓等特色草莓的種源較為狹窄,在選育過程中,有些品種的父本母本本身就有空心的品種特性,選育后的特色草莓也保留了相關特性。此外,如果草莓在生長期肥水特別充足,生長速度過快,也會造成空心現象,與膨大劑無關。
為什么網友覺得
“一吃草莓就生病”?
主要因為草莓在采摘、包裝、運輸等過程中可能被污染。此外,一些非地產的草莓如果儲存不當,也有微量細菌繁殖的風險。鑒于這些不可控因素,建議清洗草莓后再食用。
其實,清洗草莓并不復雜:無須摘掉草莓蒂,用自來水沖洗后,再用清水、淡鹽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鐘,再沖洗一下就能放心吃。
此外,食用者本身的衛生習慣也可能影響健康。有些食用者感染諾如病毒,很可能是在吃草莓前就接觸過污染物,沒清潔雙手就吃了草莓,導致“病從口入”。
此外,草莓不宜食用過量。草莓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表面的細籽也不能被腸道消化吸收,會刺激腸道蠕動,具有一定通便的作用,過量食用可能引發腹瀉。
諾如病毒仍在高發期
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為諾如病毒感染高發期感染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等癥狀。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也表示自己感染了諾如病毒。
2月22日藝人張峻豪發文稱自己因為感染諾如病毒昏迷了一陣子
上海疾控3月發布了防病提示,其中也特別提到了諾如病毒。
春季是腸道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好發季節。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主要有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容易在托幼機構、學校、養老機構等重點場所導致聚集性疫情。
據介紹,諾如病毒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但是傳染性極高。它能輕易讓一個學校、一個公司甚至一艘游輪的人群集體中招,傳播速度快、防控難度大,諾如病毒被稱為"已知傳染性最強的病毒之一""最難防控的病毒之一"堪稱病毒界的"魔童"。
諾如病毒通常通過糞口傳播,常見方式包括接觸污染物以及攝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然而,氣溶膠傳播方式卻常被忽略,這些氣溶膠主要在感染者劇烈嘔吐或水沖馬桶糞便時產生。
想要預防諾如病毒氣溶膠傳播,需要加強通風換氣,在人員密集場所保持社交距離,遠離嘔吐物和污染物,接觸到吐瀉物或疑似污染物后,立即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20秒,并用流水沖洗。
這些相關小知識
一起來了解吧
來源:新晚報綜合新聞坊、上觀新聞、上海疾控、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