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機、橢圓機,抗阻運動、有氧運動……健身房有的,康復科也有,而且還有醫生把關,提供專業指導。過去,一提起“康復科”,人們腦海里浮現的都是特定疾病康復、骨折術后復健的場景。而現在,康復科也成了一些打工人科學運動的“健身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打工盡頭是康復科,養生終點是科學?前幾天,評論君在醫院就診時,還和大夫聊起這個現象。從醫學專業角度而言,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主打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勞損或是受傷后,不僅需要因人而異、緩解疼痛的“治標”,也需要恢復身體功能、矯正動靜體態的“治本”。
康復科何以“圈粉”?專業,是首要因素。當“按摩店手法暴力險些按出生命危險”的消息頻頻見諸網端,當“花錢請了私教怎么越練越疼”的困惑屢屢襲上心頭,對動輒富貴包、鼠標手、運動損傷的打工人來說,醫院康復科無疑是更為專業靠譜的選擇。足浴店、SPA或湯泉按摩技師往往“大力出奇跡”,實體私教或是健身APP常?;\統指導,相比之下,康復科的治療基本都要依托磁共振等影像,體態評估是醫療級的,矯正復位都是有醫學基礎的,可謂“專業碾壓”。
省心又省錢,也是重要因素。沒有時髦的裝修、動感的音樂,康復科樸素卻貼心:有的開設夜間門診、有的入駐社區醫院,方便打工人閑暇時就近治療;有的專攻頸椎反弓、腰椎間盤突出、上交叉綜合癥等“辦公室病癥”,給予治療的同時也有健康指導——來就診還能額外收獲“工位人體工學改造指南”“頸椎病防治操”,這不比萬元私教課、形體培訓班更“香”?
商業健身房、按摩店注重營銷,從進門起就成了“哥”和“姐”,被瘋狂推銷“套餐”“辦卡”。而到了醫院康復科,統一變身“患者”,這也意味著大夫們都是依據標準速戰速決,絕不“水時長”,更不“續卡”,只想快點把你治好送走。腰痛的可能安排核心肌群訓練,肩頸不適的則教會拉伸放松,正規治療,還能走醫保報銷。不少醫院還開出“居家方案”,不用次次都到醫院,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
被康復科“寵”過的打工人,由此發現了新思路,并且口口相傳。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把三甲康復科當私教房”的人涌入。不少網友還據此在各個社交平臺上發布“經驗帖”,分享掛號、拍片、治療“秘笈”。
熱風潮背后,也需冷思考。專業治療并非“新型醫美”,盲目追求“醫保薅羊毛”可能適得其反。不論是康復科治療,還是網傳康復“攻略”,并非“萬能解藥”,尤須“對癥下藥”。醫院康復的“精準修復”與自我糾正、日常鍛煉的“功能維持”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形成健康閉環。正如網友總結:“康復科是身體的4S店,但日常保養還得靠自己加油?!?/p>
可以說,康復科健身熱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映出體醫融合的曙光。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需要全社會發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喊你減肥”話題刷屏,從中可見一斑。“體重管理”上升為國家戰略,“主動健康”成為新時尚,實則是健康中國建設的生動注腳。
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參透健康管理的奧義:最好的運動方案,是既不過分迷信醫學權威,也不盲目崇拜健身教條,而是讓專業回歸本位,讓科學引領潮流,找到適合自己的“舒服且持久”的節奏。畢竟,健康不是一場突擊戰,而是需要細水長流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