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王敏 張全錄 王甜甜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當前結核病仍是武漢市重點防治的乙類傳染病。最近十年,武漢市肺結核報告發病率下降了35.75%,年遞降率為5.92%,下降幅度放緩,結核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為早日終結結核流行,武漢市主動出擊,武漢市肺科醫院半年來連續四次開展“一掃雙篩”行動,對結核病、肺癌、慢阻肺等疾病進行地毯式搜索,覆蓋人群約15萬人,成效顯著。
主動出擊:“一掃雙篩”一網打盡
戰勝結核,第一時間發現感染者是關鍵。 2024年8月31日起,武漢市肺科醫院主動出擊,在全國率先推動了結核病篩查進社區大型公益篩查活動,暨“溫暖肺醫 一掃雙篩”公益行動。半年時間,這樣的活動先后開展了四次,覆蓋約15萬人。活動中,移動CT車開進社區,免費為居民開展肺部CT檢查,結核潛伏感染檢測、肺功能篩查等,廣撒防控大網,對肺結核、肺癌、慢阻肺等疾病進行“一掃雙篩”。許多早期肺癌、慢阻肺患者,因此被發現并成功接受治療,不少結核病患者因此被發現并納入治療體系。
作為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醫防協同醫防融合試點醫院,過去一年,武漢市肺科醫院堅持防治結合、防治協同發展,全面提升傳染病監測預警、快速診治、防控技能等綜合服務能力,全力推進醫防融合標桿醫院建設。
另外,武漢市“無結核社區”試點范圍也逐步擴大。在“無結核社區”省級試點洪山區、市級試點硚口區,開展“三篩兩管一動員”工作,加大患者主動發現和潛伏感染者預防性服藥,夯實現行結核病防治措施,并由點到線及面。
校園防控:篩治雙管齊下
近年來,武漢市結核病防治政策更加惠民,學生群體的健康防治和篩查尤其受到重視。學校結核病防控前置防線已經建成,結防篩查形成技術規范,結核病治療方案、技術創新不斷。武漢市肺科醫院成立學生病區,對3—24歲學生就診免掛號費,設學生門診、密篩門診方便學生就診,每周四學生病區實施師生疑似肺結核集體定診。市級采購EC(結核潛伏感染檢測)和預防性治療藥品等,保障各區學校結核病疫情篩查。
過去一年,圍繞“你我共同努力 終結結核流行”主題,武漢市開展了“無結核校園”建設、“百千萬志愿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活動提升行動”與“漢馬健康跑”宣傳活動,東西湖區、江夏區、經開區、硚口區等地市民、高校學生通過健康彩虹跑、放飛主題風箏、線上火炬傳遞助力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結防知識傳播活動,全方位營造良好氛圍。
可防可治:耐藥結核治愈率將突破90%
如今,結核病仍需市民以科學態度去認知。作為一種慢性傳染病,它可防、可控、可治。對于結核病患者這一群體,更應該關注、尊重和關愛。一般而言,只有處于活動期的結核病患者,才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而經過大約兩周的規范性治療,其傳染性將大大降低。
而對于結核病患者,一定要樹立信心,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的“十字原則”,科學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市結核病預防和治療水平,一直處于全國第一方陣,結核病防治的“武漢模式”示范全國。近年來,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一批國內外新藥的率先應用,被稱為“傳染性癌癥”的耐藥結核病,在武漢市肺科醫院的治愈率達到近90%,全球領先。
3月15日,武漢市肺科醫院在中部地區率先引入了全球第三代抗結核新藥普托馬尼。當天,患者小李第一個成功服藥。在新藥加持下組成的最新治療方案,將推動耐藥結核治愈率突破90%。耐藥結核治療周期也將從18個月縮短至6個月。
如果結核病情不幸發展到重癥,手術治療是重要應對手段之一。重癥結核對肺組織、結構的破壞性,讓武漢市肺科醫院外科團隊在不斷“理亂麻”和“破銅墻鐵壁”中錘煉成了一支胸外科“特種兵”。作為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他們在中部地區首次采用單孔胸腔鏡微創技術,解決結核性膿胸,被稱為“中部第一刀”。如今,這種微創技術被普遍延伸到肺結核導致的毀損肺的切除中,而對普通肺結節、肺癌,這一技術更是保持著降維打擊的優勢。
(圖片由武漢市肺科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