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丁汀 鄭晶晶
通訊員 鄧盛強 陳識
3月19日,新聞記者從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有著29年歷史的心理熱線——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027-85844666)公布了2024年熱線統計情況,數據顯示,全年共接聽約2.6萬通電話,其中3月的接線數量最多。
陽春三月,又到了心理情緒問題高發的時節。這條“空中心理熱線”如何幫助大家正視、接納自己的情緒?春天如何進行心理和情緒調適?日前,新聞記者走進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對此進行采訪。
女孩因失戀情緒抑郁,經接線員耐心疏導后好轉
3月5日下午3時許,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的辦公點,4名接線員正在忙碌工作中。溫和的聲音、關切的語調、鼓勵和接納的言語,慰藉著電話那頭一顆顆受傷的心靈。“今天截至目前,我們已接聽了40通電話。”專職接線員告訴記者。
今年3月初,23歲的小藝(化名)打來電話,剛一接通,女生在電話那頭泣不成聲。“你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你的嗎?”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的專職接線員、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咨詢師林志紅輕聲詢問。
小藝聲音顫抖著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原來,她和男友交往了兩年,在這段感情中付出了很多,但男友的母親不同意,嫌她學歷低、家庭條件不好,又為男友介紹了另一個女孩。由于男友沒有工作,經濟上一直依靠父母,他不敢拒絕母親的要求,又不想跟小藝分開。“我明知道他的行為不負責任,但我就是無法放下這段感情。”在電話里,小藝十分痛苦和糾結。
林志紅沒有急于給出建議,而是靜靜地“隔空陪伴”小藝,聽她哭訴,讓她將情緒宣泄出來。接下來,林志紅為她簡單梳理,引導她思考這段感情中的問題。電話結束前,女孩狀態明顯改善,情緒穩定了許多,“謝謝姐姐,聽我說了這么長時間,我覺得頭腦清晰多了。”她對林志紅表示感謝,并表示會積極面對生活。
3月以來接線量明顯增多,抑郁、焦慮、失戀問題排前三
“心理熱線作為一種便捷、有效的心理援助途徑,在緩解情緒壓力、危機干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社會心理服務辦公室主任周洋介紹,根據2024年的數據統計,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的有效來電中,以抑郁相關問題的咨詢最多,其次是關于焦慮、失戀、人際關系、學業壓力、工作壓力等。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以來,接線量也明顯增多。林志紅介紹,今年2月春節假期過后,熱線接線量比1月明顯增加。春天是精神心理問題的高發期,進入3月后,熱線量更是增長明顯。
市民沈女士(化姓)因孩子的學習問題十分焦慮,日前致電心理熱線。接線員得知,沈女士的孩子上課不專心,甚至不愿意上學。“我每天陪孩子做作業,可他就是不聽話。”沈女士既憤怒又無奈。接線員等她情緒稍微平復,開始詢問她與孩子的日常互動,了解到沈女士對孩子要求嚴格,孩子一旦達不到她的期望,她就會很暴躁。接線員寬慰她,孩子可能不是故意不聽話,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需求,建議家長先不要急著責備兒子,試著和他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通話結束時,沈女士的情緒稍微平復了一些,對接線員表示感謝。
心理熱線能提供怎樣的幫助?周洋主任說:“接線員能做的,就是在30分鐘的接線時間內,盡可能地傾聽、陪伴來電者,接納來電者的情緒。對需要進一步治療或者咨詢的,給出我們的建議。除了心理咨詢、陪伴,‘心心語’熱線還能轉介導醫,能為有需要的求助者提供就醫通道,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對于有輕生行為、需要危機干預的來電者,和相關部門配合,對來電者進行危機干預。”
29年來累計接線20余萬人次,未來將上線AI心理熱線
“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成立29年來,累計接線量超過20萬人次,其中危機干預達到1.4萬人次。”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諶培介紹,2021年,武漢市“心心語”心理援助熱線榮獲中央文明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的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殊榮。通過團隊成員專業的服務,心理救援的人員范圍遍及全國各省市以及海外地區,挽救了很多的鮮活生命,該熱線被譽為一條“希望的熱線”“生命的熱線”。
諶培書記介紹,從2024年5月份開始,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與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合作,共同建立了“武漢市AI心理熱線醫工交叉研發合作基地”,在國內率先成功開發了AI心理熱線。
3月5日,記者提前體驗了AI心理熱線,只需通過小程序接入系統,AI助手會立即響應。整個互動過程中,AI能聽、能聊,不僅能識別普通話,還能聽懂部分方言。在演示過程中,記者模擬了不同情緒狀態下的對話,AI通過語音識別和情感分析,可判斷出記者的情緒變化,并根據情緒狀態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建議。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危機情況,AI會立即轉接人工心理咨詢師進行干預,確保市民得到及時幫助。
“目前AI心理熱線處于訓練階段,尚未正式上線。”諶培書記表示,AI心理熱線能夠全天候提供服務,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一方面可以處理大量的初步咨詢和常見問題,讓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騰出更多時間,專注于需要深度干預的復雜個案;另一方面,還可提供數據分析、情緒監測等功能,幫助人工接線員更好地理解來電者的情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當然,AI心理熱線并不能完全替代人類專業人士的角色,尤其是在處理復雜和深層次的心理問題時。未來,它的發展方向是與人類專業人士協作,共同為用戶提供更全面、及時、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
保持良好情緒,可適當多曬太陽和運動
民間有句諺語是“菜花黃,癡子狂”,說的就是每年的3到5月,是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就診高峰期。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康復二病區副主任醫師宋晉介紹,這可能與氣溫升高、光照變化影響人體內分泌和代謝,以及春季傳染病、過敏疾病高發引發炎癥反應有關,但確切原因尚不明確。
春季情緒波動的表現有哪些?宋晉表示,在睡眠方面,可能出現入睡困難、早醒、多夢、常做噩夢或睡眠時間減少等。在情緒上會變得不穩定,時而感覺壓抑,時而情緒高漲,原本性格溫和的人可能變得容易發脾氣,興奮時話多;原本性格開朗、愛交朋友的人,卻突然沉默少語,不愿與人交往。在行為上,也會產生障礙,有人變得懶散、不講衛生,有人則過分愛清潔,反復洗澡,換洗衣服,社交能力下降,飲食沒有節制等。另一個很典型的癥狀就是出現幻覺和妄想,如聽到現實中不存在的聲音、感覺身體被控制等。還有的患者,會自述頭痛、乏力、心慌、胸悶、腹瀉等軀體不適,但經檢查卻無異常,同時可能出現不想進食或食欲大增的狀況。
春天如何保持良好情緒?宋晉建議,首先要正視并接納自己的情緒,當出現發脾氣、憤怒、哭泣等狀況時,不妨問問自己“我這是怎么了”,有意識地覺察自身情緒與身心狀態。其次,要合理宣泄情緒,找到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可在社交賬號上記錄心情、聽音樂、閱讀、看電影等,也可適當多曬太陽和運動,和親朋聚會,唱歌、旅游、培養新愛好等。當下流行的戶外野餐、citywalk等輕運動,也是不錯的輕療愈方式。若情緒問題嚴重且持續,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如咨詢心理醫生或撥打心理援助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