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體檢報告上“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異常”等診斷結果越來越常見,甚至不少人都開始調侃自己得了“職場標配病”。甲狀腺頻頻亮紅燈,真的是熬夜、壓力大導致的嗎?甲狀腺結節一定會變癌嗎?
近日,寧波市臨床病理診斷中心頭頸亞專科帶頭人甘詠莉主任醫師做客《甬上健康大講堂》,與大家分享了關于甲狀腺健康的那些事兒。
頸部“蝴蝶”的秘密
警惕甲狀腺發出的無聲警報
甲狀腺位于頸部前下方,呈蝴蝶狀,體積雖小,但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卻對人體生理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生長發育方面,胎兒期甲狀腺激素缺乏會引發智力與體格發育遲緩的呆小癥;在新陳代謝方面,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脂肪分解、增強心肌收縮力,影響心血管健康。”甘詠莉提醒,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時,會加速新陳代謝,導致心慌手抖、多汗消瘦,長此以往還會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引發心律失常等嚴重后果。此外,甲狀腺還參與調節性激素分泌,對男女生殖健康產生間接影響。
甘詠莉介紹,常見甲狀腺疾病可分為三大類:其一為功能異常類,如甲亢和甲減;其二為炎癥類,如橋本甲狀腺炎和亞急性甲狀腺炎;其三為結節與腫瘤類,這些情況也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
近年來,不少人發現身邊朋友、同事等查出甲狀腺結節的情況越來越頻繁。這主要是因為檢查技術在不斷進步,高分辨率超聲等先進手段讓微小結節無所遁形,但是生活習慣的改變、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為良性,僅少數結節需警惕惡性可能。甘詠莉特別指出,女性甲狀腺結節惡性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這與雌孕激素受體在甲狀腺的分布密切相關。
如何盡早發現甲狀腺問題?
早期無癥狀,定期體檢非常重要
甘詠莉介紹,除了關注不明原因的體重波動、手抖、聲音嘶啞、頸部腫塊等顯性信號,更需依賴醫學篩查。超聲檢查是有效的初篩手段之一,可發現1毫米的微小結節。甘詠莉強調:“多數甲狀腺疾病早期無癥狀,定期體檢是早發現的重要手段。”
如何判斷良性惡性?
先看“長相”,再靠穿刺
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后,該如何判斷“良性惡性”?甘詠莉以“土豆地”作了生動的類比:“結節如同地里的土豆,超聲是‘觀察土豆外觀’的第一步——良性結節多‘圓潤光滑’,惡性結節可能表現為‘形狀不規則’。”超聲醫生會根據結節的邊界、血流、鈣化等特征,結合TI-RADS分級給出惡性風險預判,但最終確診需依賴病理檢查。
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NA)是國際公認的術前診斷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甘詠莉介紹:“細針比抽血針更細,在超聲引導下就像‘精準采摘土豆樣本’,提取少量細胞即可判斷土豆是否‘發霉’,結節是否有惡變可能。”
該技術準確率達95%以上,且創傷極小——穿刺后僅在皮膚上留下微不可見的針眼,由于組織的固態特性,癌細胞擴散風險微乎其微。“這是性價比極高的診斷手段,能最大程度避免‘過度治療’或‘漏診’。”甘詠莉強調。
如何預防甲狀腺疾病?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篩查
在生活中,該怎樣預防甲狀腺疾病?甘詠莉介紹,對于孕期女性,孕早期務必完成甲狀腺功能篩查,甲狀腺激素不足對胎兒腦發育的損傷不可逆轉;日常生活中要重視輻射防護,減少CT、X光等電離輻射暴露;同時注重生活方式調節,避免長期熬夜,注意控制情緒壓力;女性還需謹慎選擇含激素和某些重金屬的化妝品;定期篩查同樣重要,普通人群建議每1-2年進行一次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超聲檢查,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者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篩查。
寧波晚報記者 任詩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