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胡麗君
近日,在武漢艾格眼科醫院診室內,4歲的樂樂(化名)眨動著烏黑的大眼睛,與艾格眼科集團醫療副總院長項楠教授分享幼兒園的趣事。當項教授使用裂隙燈進行檢查時,她配合地轉動眼珠,完全看不出三年前她左眼瞼缺損超過二分之一、24小時無法閉合、眼球不能轉動的模樣。這個曾被多家醫院婉拒治療的“開天窗”寶寶如今重獲新生。
樂樂一出生,左眼就有一大塊缺損,不僅24小時無法閉合,由于上眼瞼與角膜粘連,眼睛也無法轉動。父母帶她四處求醫,均遭婉拒。在樂樂1歲3個月時,得知武漢艾格眼科醫院集團醫療副總院長項楠教授是國內治療先天淚道、眼瞼畸形的權威專家后,父母帶著樂樂趕往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湖北總院。2022年3月,項楠教授為樂樂實施了“上瞼成形修復和瞼球分離”手術。
2025年3月13日是樂樂手術三年后的日子,一大早,父母帶著樂樂乘上了高鐵,到武漢進行術后三年復查,并感謝當年給樂樂恢復容貌的恩人。
先天性眼瞼缺損是一種罕見的先天眼瞼畸形,可能由遺傳、孕期射線照射、疾病或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引起,無法自行愈合。樂樂自出生起,左眼先天性眼瞼缺損1/2,不僅嚴重影響外觀,還導致瞼球粘連,眼球無法轉動。由于缺損區較大,眼部結構不完整,眼睛24小時睜著,角膜缺乏眼瞼保護,極易發生暴露性角膜炎、潰瘍甚至穿孔。因此,手術治療是唯一的選擇。
由于年齡小、手術復雜,樂樂曾多次求醫被拒。許多先天性眼瞼缺損患者不得不在成年后再進行手術。“兒童眼瞼缺損治療必須兼顧功能與心理雙重需求。早期干預不僅能避免視功能損傷,更能幫助孩子在關鍵成長期建立自信。”項楠教授解釋,孩子眼球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引發角膜潰瘍,若不及時修復,會影響視功能發育,甚至導致失明,此外,長期暴露的角膜會形成無法修復的瘢痕,而外觀上的差異也可能影響孩子的社交,導致心理自卑。
人的眼瞼分為五層,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瞼板(軟骨)、結膜,由于樂樂結膜缺損面積大、可用組織少,項教授及團隊選擇了復雜的錯位分層修復術。在不足2平方厘米的缺損區域,醫生們逐層重建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瞼板和結膜五層結構,成功為樂樂打造出可閉合、能轉動的完整眼瞼。手術不僅兼顧了整形和美容,還實現了功能康復。如今,樂樂的眼睛不僅外觀與正常孩子無異,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術后三年,項楠教授團隊里的小兒科醫生鄧軍一直與樂樂的父母保持線上聯系。3月13日的復查顯示,孩子的眼睛恢復良好,先天的散光和弱視仍在進一步康復訓練中。
更多資訊,請掃碼加入新聞眼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