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在京召開,強調要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讓廣大基層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抓落實上。隨著基層減負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整治力度持續加大,減負效果不斷彰顯。然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有些地方“制定各類減負工作文件,收集各類減負工作報表,開展各類減負調研”等,形成了“以形式主義反形式主義”的惡性循環,使基層落入“越減越負”的怪圈。為基層減負,要巧用“加減乘除”法“對癥下藥”,綜合施策,才能標本兼治。
為基層減負首先要加強基層工作力量,而違規借調導致本就“人手”緊張的基層雪上加霜。如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教育局借調教師占全局工作人員比重曾高達60%以上,有的借調時間甚至超過20年;四川隆昌市教體局125名職工,借調人員多達33人。這些上級單位“大量借調、長期借調、隨意借調”嚴重影響了基層的正常工作。《若干規定》為基層賦能作出制度性安排,對違規借調縣及以下單位干部明確說“不”,推動建立健全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并開展清理規范,推動責權一致、責能一致。上級機關應切實把基層“強身”和機關“瘦身”有機結合起來,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有效為基層“強勁壯骨”。
文山高聳入云,會海浪濤洶涌”是很多基層干部的無奈寫照。中央通報“2022年,國家管網集團總部(含部門單位)要求下屬企業參加的會議800余次,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3次”。此類形式主義的無效會議在基層屢見不鮮,不少基層干部表示“每天不是在開會就是在準備開會的材料。”《若干規定》對發文數量、文件質量、評估審查,會議數量、規模、質效,規范基層創建示范和達標活動等都作出了“硬核”規定,能減則減、能簡則簡。“精文簡會”是破除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打破慵懶散漫作風的務實舉措,需要上級機關拿出刀刃向內的決心、勇氣,讓廣大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干事創業、為民服務。
在為基層減負的背景下,少數黨員干部以減負為借口,逃避工作責任,辦事拖沓、效率低下,存在“躺平擺爛”不正之風,需要格外警惕。為基層減負政策的初衷是為基層干部卸下“動輒就問責”的枷鎖,拿掉“考核過多、留痕過度”的負擔,消除“多干多錯、不干不錯”的心理包袱,營造實干擔當的良好環境。各級機關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旗幟鮮明樹立“減負”不是“減責任、減擔當”的導向;同時,要善于把為基層減負和激勵基層實干擔當有機結合起來,制定并實施有效的激勵關懷政策,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為廣大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穿上保護“鎧甲”,激勵他們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于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中。
“層層加碼”是消耗基層干部精力、打消工作熱情的“歪風邪氣”。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實行“千分制”甚至“雙千分制”“三千分制”考核體系,設置指標過細且不符合實際;山西省新絳縣、沁水縣等地方不顧實際違背市場規律,以行政命令方式層層加碼下達“推進市場經營主體數量倍增”指標。這些以考核為名不切實際向基層轉嫁責任的行為,既加重了基層負擔,也消耗了基層謀事創業的積極性。上級機關需要加強統籌規范督查檢查和考核工作,建立考核“提純”優化機制,“以科學為尺,以實效為秤,以務實為網”,過濾督查考核中的形式主義“廢渣”,斬斷“層層加碼”的根源,讓考核科學精準,真正發揮激勵擔當、促進發展的積極作用。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俊(隨州市委組織部)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