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4日,2016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舉行,活動現場,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底盤控制系統駕駛員輔助系統高級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Stephan Stass進行了主題演講。

他表示,電氣化能更好達到減排的手段,自動化更好能夠保證駕駛員的安全,安全也是他們的核心。他們發明了ABS系統還有一些其他系統,是為了更好地對減少事故的發生作出很多的貢獻。自動駕駛能夠更好地去減少這些事故,可以講特別是駕駛員很多時候會犯錯誤會帶來事故,另外還有汽車的舒適性也是他們的目標,他認為電氣化、自動化、互聯網是當今世界車輛發展的三大趨勢。
以下為現場實錄:
Stephan Stass:非常感謝!大家下午好!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首先我想來感謝會議主辦方組織這次非常好的會議,我也非常榮幸能夠在這次會議上進行演講,我的名字是Stephan Stass,我是負責博世底盤控制系統駕駛員輔助系統的高級副總裁,在這方面可以說我們也有很多的自動駕駛的一些項目的開展,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最新的一些發展以及在自動駕駛和停車方面的一些最新的進展。可以說,自動駕駛在連接性方面,在全球發展非常的快,首先我們博世的各個部門可以說都是嚴格遵守全球的一些趨勢,特別是在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的一些趨勢,為什么我們會遵守這些趨勢?因為在汽車行業的主要驅動因素這些變革是我們公司的基因,如果我們看一下這些環保友好的車來講這是我們多年來的目標。
電氣化能更好達到減排的手段,自動化更好能夠保證駕駛員的安全,可以說安全是我們的核心,我們的ABS系統還有一些其他系統都是我們發明的,我們更好地對減少事故的發生作出很多的貢獻。自動駕駛能夠更好地去減少這些事故,可以講特別是駕駛員很多時候會犯錯誤會帶來事故,另外還有汽車的舒適性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認為電氣化、自動化、互聯網是當今世界車輛發展的三大趨勢。
那么,我們認為自動駕駛化是駕駛員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的一個手段,我們認為自動駕駛是一個逐步發展的一個過程,要取決于我們不斷地進展。可以說這種自動部分或者全部的自動駕駛達到這種趨勢的話這也是我們這些汽車廠商的責任,要去不斷地發明更好、更可靠的系統,如果我們看這個路線圖實際上我們已經引入了一些功能,像ICC或者很多的駕駛安全的技術,我們也做了一些研究,我們在英國看到進行了一些自動剎車系統,可以說已經減少了這種事故發生達到45%。
自動駕駛現在已經降臨了,可以說在中國也是一個趨勢,我們也非常的高興、也非常的自豪能夠和長安公司進行合作,長安已經有駕駛員從重慶到北京駕駛兩千公里的路程,采用了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我們可以說在這個案例里面和長安有密切的合作,能夠很好地去減少事故,而且實現自動駕駛。
可以講,自動駕駛也會減少交通堵塞,我們可以看到在城市地區交通的運轉比我們幾年前預測的速度要更快,現在有Uber還有其他的一些公司不斷地去推廣他們的商業模式,自動駕駛也是很好的手段,我們這方面有很多的投資。
目前看一下主要的技術,可以看到這些技術首先要有感知周圍的環境,要有更好的環保手段。另外,我們要看一下在線地圖數據的定位能夠提供長距離規劃的信息,還有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駕駛員監控要確保駕駛員隨時被很好地進行監管以及車輛動態的控制,我們有雷達、轉向加速制動的技術,我們要去不斷增強我們的能力在軟件和功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在國際工程合作方面,從德國到美國、中國都有很好的合作來進行更好的車輛駕駛技術的發展。
另外,像制動技術,兩年前我們購買了一家關于制動方面的技術公司,現在我們能夠去支持我們的客戶來更好地控制車輛。我們還有世界上自動技術的一些主要的發明商,即使在車輛出現故障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達成制動,減少事故的發生。現在,我們也在不斷的去發展新能源技術。
為了更好地詳細了解我們的技術,我們幾年來一直在這方面投入巨資,可以講在高度自動駕駛的車輛已經在公路道路上進行測試,以便更好地進行技術的改善,我想給大家看一下我們的一個視頻,在過去兩年內的道路測試情況,看一下我們兩年內的技術發展。
可以說在這方面我們研發很多年了,我們在加州、德國都進行了很多的這些技術的測試,我們也有很多團隊特別是在加州的話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很多的開展,在這個測試里面我們與特斯拉進行合作去進行一些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我們把整個的系統整合起來,比如傳感器、驅動器都能夠更好地整合在一起。
這些傳感器也有一些很強的技術優點,這些傳感器技術能夠結合起來,能夠讓我們的這種駕駛環境變得非常安全,我們在所有的條件下不僅僅在好的天氣情況下,而且在糟糕的天氣情況下,以及在夜晚也可以進行測試。自動駕駛技術現在就在任何一個自動駕駛車輛上能夠做到安全舒適駕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信息來找出車輛的位置去更好地來監控這些車輛的行駛。
跟正常駕駛相比,自動駕駛有很多的優點,而且還有燃油經濟性也是非常好的方面。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能夠把這些技術整合起來,能夠讓駕駛員獲得正確的信息,讓車能夠正確駕駛。所以說,駕駛員和車輛之間能夠有一個密切的配合關系,所以我們不斷地開發新的技術能夠讓駕駛員更清楚地理解車輛所在進行的工作狀態。
在自動駕駛之外,還有一個自動泊車也是我們正在不斷開發的一個過程,我們希望能夠給駕駛帶來更多的價值,停車也是每個人在經歷的問題,如何更好的停車、如何尋找停車位,這也需要一些技術,我們也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投資,使得自動停車技術能夠很快投入使用。我們在你的車庫里面進行停車,計算機會設定一些軌道讓你更好地、更容易地去停車,即使駕駛員不坐在車里也可以做到自動停車。
這是去年我們在法國車展上做的一個試驗。根據設定好的停車軌道,按一下按鈕,汽車就可以自動去停車了,也可以離開這個車,利用智能手機按一下按鈕,這個車就可以自動地去停車了。先設好一個程序停在哪個停車位上,它就會自動停到停車位上去。在這里我們做的第一步就是這種停車的軌道軌跡,就是我們第一次駕車把它停到某個車位上,把它設好后,這個軌道系統可以去記憶存儲在電腦上,以后的話汽車就可以自動泊車,而且可以避免任何障礙,比如小孩、嬰兒車擋路了,這些汽車就會自動繞開障礙物,這一技術目前已經成型了,這樣可以會不斷地提高人們駕車的舒適性。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連接器的問題,社區停車的問題,像上海、天津以及其他的大城市最大的問題就是找到停車位,可以說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才可以找到一個停車位,用新的傳感器技術實際上測量一下與停車位的距離,這些信息能夠提供給你的汽車,可以說讓其他的這些汽車用戶都能夠更好地看一下在附近的一些停車位的情況,找到一些停車位。這也是比較新的技術,汽車有一個傳感器,汽車在跟周圍的云有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如同通過傳感器不斷發出信號而且能夠發現類似停車場附近的信號,最終目標就是要達到一個自動停車價值,能夠把你的車自動化地去尋找免費的停車位,這樣也會更進一步改變我們未來停車的一些愿景。
我們在這里做了什么工作?我們做的就是把技術和基礎設施的這些傳感器能夠很好地連接起來,那么我們也要和汽車的自動系統連接起來,這樣的話讓汽車自動地去停到一個停車位,根據基礎設施的傳感器和汽車的傳感器能夠結合起來,這個可能會在2020年會有更好的技術的出現,在斯圖加特地區,我們可以會在下幾個月做到這一點,就像剛才給大家的看到的視頻一樣,我們也和當地的政府部門進行合作,來實現這種自動停車的功能。我非常感謝諸位,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再跟大家進一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