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重點圍繞主城區長江段,集中展示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這是宏大的構想,是非凡想象力的展現,是武漢提升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和城市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構想一經提出,引發黨代表熱議:此軸將成為武漢三鎮最重要的經濟軸、文化軸、景觀軸和生態軸。
當下怎么做
經濟軸擴大城市格局
武漢長江中軸是一條經濟軸。
昨日,市黨代表、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王繼連圍繞經濟軸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將長江新城和武漢長江中軸融為一體通盤考慮,重點打造二七長江大橋至鸚鵡洲長江大橋間約12公里的核心區,而兩橋之間也正好是二環線內的區域。
王繼連說,從長江兩岸的發展情況看,我市擁有良好的資源,武昌有古城,漢陽有琴臺歷史,漢口一側有近代租界建筑群等,都是極其難得的財富。核心區可以起到示范效應,有利于帶動整個城市經濟整體發展。
同時,在這一核心區內,可以做足水文章,將水資源用好,形成亮點。未來,武漢長江中軸將成為一條經濟走廊,提升武漢的經濟實力,擴大城市的格局。(記者張晟)
“以長江為城市中軸,提法新穎,魄力很大。這是武漢建設世界一流國際化大都市的重大舉措。”昨日,市黨代表、諶家磯街道工委書記張利表示,“長江中軸”將引領武漢大闊步前進。
張利認為,武漢需要城市中軸,建設長江中軸符合武漢的歷史地理特征。無論從經濟、文化、景觀還是生態的角度看,武漢都有規劃、優化長江中軸的必要。長江是武漢的主動脈,武漢長江兩岸的主城區也一直是重要的商貿、文化區域,以長江為主軸能充分利用武漢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將歷史與現實串連,這是接武漢地氣的決定。
(記者宋磊)
武漢長江中軸是一條文化軸。
昨日,市黨代表、武昌區區委書記張幸平聽到我市將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的消息后非常振奮,并圍繞文化軸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張幸平舉例說,武昌區的核心區域位于一橋和二橋之間,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目前區內不僅有曇華林、斗級營、戶部巷等具有特色的文化街區,也有充滿現代時尚氣息的優美的濱江天際線——636米的綠地金融中心。此外,武昌交通線網發達,與漢口連接越來越緊密。區內沙湖、東湖、蛇山、鳳凰山等山水資源豐富,同時規劃了三條綠化廊道直達長江,實現了區域內山體、水系、湖泊的景觀聯通。這些傳統和現代人文景觀串聯起來,不僅令人回味歷史,更能展現出這座城市的審美。他自信地表示,武漢長江中軸的文化薈萃將共同形成中軸線上的“文化聚集區”,將讓整個武漢散發人文景觀魅力和歷史氣息,極大提升城市的品位。(記者王亞欣)
文化軸提升城市品位
有助凝聚城市精氣神
武漢長江中軸是一條景觀軸。
昨日,市黨代表、漢陽區區長盛繼亮在聽取黨代會報告后,圍繞文化軸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盛繼亮認為,長江沿岸天際線不能只由或者主要由住宅樓勾勒,長江中軸要串聯起三鎮的著名景觀,讓武漢更加宜居。
盛繼亮表示,對于漢陽區來說,景觀是很大的優勢,漢陽有古琴臺、歸元寺、漢陽兵工廠舊址等。同時,漢陽擁有11公里江岸線,今后將立足于保護兩江兩岸整治江灘沿岸,通過更現代、更科學的理念,在防洪基礎上回歸自然,把長江岸線景觀帶打造得更優美。
對于景觀軸的建設,盛繼亮建議,首先規劃的視野要開闊,要站在國際化高度,并借此機會完成產業升級。
他認為,武漢長江中軸將會成為最大氣、最豐富的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體現出武漢的獨特氣質。
(記者王亞欣)
景觀軸體現獨特氣質
“太美了,高空中看武漢長江中軸,竟如此大氣、令人震撼!”昨日,市黨代表、江漢區民權街打銅社區黨支部書記倪娟看到長江日報《武漢長江中軸 打開未來之門》特刊,仔細閱讀后表示,規劃長江中軸有助于凝聚“武漢力量”,讓武漢人感覺親切,干勁十足,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憧憬。
未來怎么變
串連武漢歷史與現實
“以長江為主軸,充分體現市委決策的高瞻遠矚、志存高遠。”倪娟工作生活于江漢區三十多年,在她看來,雖然武漢人對長江感情深厚,但以長江為城市主軸立意很新穎,長江中軸對拉動武漢,乃至長江經濟帶建設作用重大。(記者宋磊)
生態軸讓城市更宜居
“武漢長江中軸的提出,站位高遠,為武漢中心城區長江沿岸建設立了個雄偉的標桿,催人奮進,令我深受鼓舞,又深感責任重大。”昨日,市黨代表、二七街道工委書記朱良勇表示,長江主軸的規劃具有前瞻性,同時又是切合實際,符合武漢沿江建設現實的決定。
朱良勇是二七片區舊城改造的參與者、見證者。他表示,“長江中軸”提出后,讓這一區域的規劃定位變得更高,“我們腳下的亮點區塊,不應只滿足于國內領先,而應瞄準國際水平,更上層樓。在規劃建設上,我們應比照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大都市。”朱良勇認為,這是難得的歷史機遇,是實現武漢拼搏趕超的重要途徑。時不我待,武漢中心沿江區域要把握機遇,爭分奪秒,快速推進。(記者宋磊)
立標桿瞄準國際名城
武漢長江中軸是一條生態軸。
“它猶如一條橫亙城市的生態軸,串聯起多處生態景觀。”市黨代表、武漢新港管委會主任張林昨日表示,城市以浩蕩的長江為軸線,各具特色的三鎮生態景觀將會更美妙地融為一體,這是非常宏大、全世界都沒有的恢宏景觀,體現出武漢的長遠眼光。
張林認為,今后規劃,除了重視兩岸生態建設,繁榮航運也應該被納入人們的視野,因為它是“移動的景觀”,更與武漢經濟、民生息息相關。船只在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穿行,生活在這里的人出行更綠色,生活更愜意。
張林表示,重視生態軸的建設將讓依水而生的武漢更美更靈動,城市會更宜居。(記者肖娟)
昨日會間休息,科教文衛代表團的黨代表宋紅萍(左)、余永紅(中)、張貞(右)一起打開當天長江日報八連版特刊,熱議“武漢長江中軸”
記者郭良朔 攝
開發區、功能區代表團的黨代表在會議間隙閱讀長江日報“武漢長江中軸”報道 記者任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