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謝寧 余嫚雪
2025年11月15日,知名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梁鴻做客長江講壇,在湖北省圖書館長江報告廳,主講分享“描摹生活的真實,從非虛構寫作談起”。談及最新非虛構作品《要有光》,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她深度剖析了親子間“愛的錯位”問題,呼吁家長以“覺醒”姿態重構親子關系。
優等生:被單一價值綁架的“脆弱群體”
分享中,梁鴻教授多次提及一個關鍵現象:多數陷入情緒困擾的青少年,竟是傳統意義上的“優等生”?!皩λ麄兌?,‘成績好’成了唯一的價值支撐,父母、學校的所有期待都聚焦于此,仿佛成績下滑,整個人的價值就會徹底崩塌?!?/p>

她以書中人物雅雅為例:作為優等生的雅雅,曾因同桌翻卷子的聲音陷入崩潰,“她覺得同桌要超過自己,可看著眼前的試卷,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卻毫無意義”。
“這些孩子并非不夠努力,而是被單一的評價體系牢牢捆綁,一旦偏離軌道,就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淵?!绷壶櫧淌谡f。
不要讓家庭變成“學校的延續”
在梁鴻教授看來,優等生的壓力背后,藏著深刻的“愛的錯位”。許多家長自認“全心為孩子好”,卻在無形中讓家庭變成了“學校的延續”。
“有孩子在書中直言,‘回到家感覺一片荒海’——在學校努力學習一天,回家后仍要面對無休止的學習要求,成績不好連反駁的權利都沒有。”梁鴻教授提到書中一對母子的故事:媽媽為陪伴孩子,甚至暫停自己的職業,全心安排孩子的學習,卻換來孩子的控訴和窒息。“家長以為的‘溫暖陪伴’,在孩子眼中成了‘壓迫’;家長追求的‘優秀’,反而成了孩子的心理負擔?!?/p>

如何打破這種錯位?梁鴻提出,家長首先要承認自身與孩子的“有限性”:“我們自己都是脆弱、想好卻難立刻做好的人,為何要求孩子是完美的、有鋼鐵意志的人?”
她特別推崇書中孩子對家長的訴求:“媽媽你要學習,不能只讓我學習,咱們一起往前走?!边@一訴求直指核心——家長不能只將目光聚焦于孩子的成長,自身也需保持學習與思考,“只有家長自身擁有‘光亮’,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溫暖與引導,而非單純的壓力傳遞”。

梁鴻教授表示,《要有光》的創作初衷,就是希望喚醒更多家長,讓愛孩子與孩子的需求同頻。當然,梁鴻教授也坦言,孩子出現問題不能單純從家庭找原因,每個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背后還隱藏著更為復雜的社會機制及思維慣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