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墨潤荊楚·情漫桑梓——游義云詩書畫作品展》在黃梅東山書院展出,這次回鄉展,也是湖北省文聯、湖北省書協開展“2025墨潤荊楚·鄉村書法潮”的一項重要舉措。
游義云不僅是一位書法家、畫家,還是一位詩人,他的詩書畫三奇共融,藝術魅力獨具。他曾榮獲中國書協第二十屆中日自作詩書展的“詩書合璧獎”(最高獎),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群星獎”、湖北省“楚天群星獎”、“黃鶴獎”等。他曾應《書法報》之邀參與多種學術欄目的討論和教學,如“冊頁八家談”“扇面大家談”“臨與創”“諸子評改”等,其深厚的學術素養和藝術造詣令人欽佩。

我與游義云先生相識近二十年,發現他集詩人、作家、書法家于一身,并非偶然,而是深知“勤能補拙”。他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敢于風雨兼程、跋山涉水,同時又守住真誠和節操,用傳統文人的方式甘淡泊、忍清貧、耐冷落、寧寂寞。他沉著堅定,不事張揚,無論順逆,始終保持一顆進取之心。這樣的人生態度和藝術精神,多少年來他沒有變。正如他的一首《感事》詩云:“廿載蹉跎風雨,任憑境遇浮沉。縱是山林霧障,石榴依舊丹心。”有如此般的信念,就會有如此般的成就。在詩書畫文四個領域,他齊頭并進,藝文雙修,成就斐然。

八年前,游義云出版了《書法之橋》《落花入水不隨塵》以及《野蔓齋語》三本著作。不僅驚艷書壇,更讓我驚嘆不已。拜讀其散文集《野蔓齋語》,其獨特的散文風格和充滿激情的語言讓我折服。我連夜寫下近五千字的評論,評他在文學道路上所經歷的風風雨雨;評他間或夾雜書法論文與創作手記,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自然山水、草木生靈以及家鄉情感的深切體悟。

2013年,“藝游云海——游義云詩書畫作品展”在湖北美術館隆重展出。其書法豪放靈動而又樸拙;詩詞剛健峻拔而又深沉郁結;繪畫則含清勁書卷之氣;他善將詩、書、畫熔冶一爐,以新穎的構思,謹嚴的章法,精密的筆致,構建了一個高度心靈化的獨創的藝術世界。他那天賦靈秀的奇氣,恢宏的氣魄,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精神,守真守節,追夕又追朝的心志是當今時代罕見的最可珍貴的藝術品格!
他在《游義云詩書畫作品集》中寫道:“書法與我有永遠解不開的緣分,如果在生活中有人秘密建立了情人,那么書法將是我精神上的永恒‘情人’,離開了她,我將失去所有。因此我要不惜一切窮畢生的精力去追求,去探索。雖然我作出了幾十年的奮斗,同時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幾十年匆匆而過,留下來的我以為還是‘慚愧’二字,這種意識并非無中生有,也不是偶有所感,而是日日月月。”其謙卑之情與敬畏之心,躍然于紙上。
其后,游義云的文學作品恰似噴泉不斷地涌現出來。詩詞在《詩刊》《中國詩歌》等全國報紙雜志發表和獲獎。
古人云“水到渠成”。對于游義云雖然沒有鮮花和掌聲,但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里,在急功近利的書畫藝術圈,又怎能不是一針鎮定劑呢?讓整天忙于應酬、浮于表面之人而舉首仰望。
乙巳金秋,游義云應黃梅家鄉之邀回鄉辦展,他以藝術的形式寫黃梅、畫黃梅、詠黃梅,贊美家鄉的自然風光與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此表達赤子衷情。同時通過展覽的形式推動家鄉的文化事業,促進經濟建設,倡導精神文明,營造良好的學風。
春天播種,秋天結果。游義云在藝術大道上恰如自然季節而春華秋實。然而藝術沒有彼岸,他清楚地認識到只有鼓蕩揚帆,與古為徒,才能行穩致遠。
(作者:彭葉子,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