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第二十一屆上海書展正在火熱進行中。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零售書展,今年上海書展帶來了上千場閱讀活動,總數再創新高,并且首次將人工智能與圖書內容轉化等相結合,讓書展充滿“科技范兒”。

今年上海書展陸續舉辦1267場閱讀活動,集中打造“首發”“首展”和“首簽”,讓諸多新書作者從幕后走向臺前,與讀者“面對面”,共赴一場書香盛宴。

記者注意到,本屆書展上,科技元素隨處可見,具有交互功能的數字人,可穿戴VR設備,來自“聲音宇宙”的“精神漫游”,不僅打破了傳統閱讀方式的空間限制,也為書籍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載體,為讀者帶來更加多元、便捷的閱讀體驗。

爆款短劇、創意國漫,熱門題材改編的影視類作品為粉絲提供打卡新路徑;特色飾品、個性背包,以原創作品為主題開發的周邊文創也為讀者增添逛展新樂趣。同時,在展區外圍還首次設置了閱讀夜市,經典作品的流動書房、各地美食與特色小鋪成為今年書展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多城聯動地方元素云集為文旅引流
除了多樣化的閱讀場景,本屆書展進行多城聯動,結合地方名家及其經典書籍,借助上海書展的平臺,為地方文旅引流。

浙江網紅“迅哥”,熱門話題“蘇超”,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穿梭在書展現場,地方標志性元素隨處可見。上海本地書店也不甘示弱,一系列珍藏版經典刊物呈現了海派文化的時空脈絡,帶來獨屬于書展的上海記憶。
杜甫江閣、橘子洲頭……非遺湘繡團扇繪出了湖湘大地的壯美河山;“茶皇帝”乾隆化身茶盞,辣椒裝飾呼應地域特色,新奇有趣的文創產品在書展上打造了一處別具一格的生活美學空間。

本次上海書展還首次設立了長三角品牌實體書店展銷區,不僅呈現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通過限定活動為地方文旅引流。在浙江烏鎮,首屆閱讀節邀請讀者們“枕水慢讀”,將書架嵌入回廊,把閱讀角設在茶館,整座古鎮化身“可讀場景”,上海書展的觀眾可以憑書展票根免費兌換烏鎮景區門票,深入體驗層次豐富的閱讀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