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食藥監局3日發布最新一期行政處罰信息,因默許無證商家上線經營,“餓了么”被一次性罰款15萬元。這也是今年元旦《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實施后,市食藥監部門首次對大型外賣平臺進行嚴厲處罰。
食品藥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顯示,因未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許可證,同時未按要求對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食品經營許可信息進行信息公示和更新,依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款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等有關規定,該局對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餓了么”濟南分公司)處以罰款15萬元以及警告處分。
“這是濟南市首次針對大型外賣平臺做出罰款處理。”食藥監部門一位相關人士表示,《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辦法明確要求,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進行審查并公示證照信息,食品經營許可等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更新。但檢查中發現,“餓了么”濟南分公司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疏于管理,導致仍有個別業戶無證在線經營。記者3日傍晚就此事電話聯系“餓了么”餐飲平臺政府事務高級經理孫慧,她先表示正在開會不方便接受采訪,截至記者發稿前,其對微信采訪仍未回復。
這不是“餓了么”第一次默許業戶無證上線經營了。兩年前的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餓了么”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照片,甚至默認黑作坊進駐網站等問題。彼時,“餓了么”濟南分公司因未提供入網備案號、濟南市入網餐飲單位名單及許可證件,被濟南市食藥監局下達核查通知書。
今年6月22日,同樣是因為該問題,“餓了么”被蘇州市食藥監局罰款20萬元。6月3日,寧波市場監管部門發布消息,“餓了么”、美團、百度這三家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上仍存在證照不齊的現象,其中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缺失最為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4日,市食藥監局曾聯合多家媒體突查外賣商家,當日共抽檢6家,“餓了么”和美團外賣的2家業戶當場被要求停業整頓,另外4家被責令整改。
●冷觀察
砸數十億“升級”好意思對監管升級只字不提?
餓了么又上頭條了。就在一天前,因為宣布開啟“夏季戰役”,被指“狙擊”赴港IPO的美團,餓了么占據了不少財經媒體和互聯網媒體的頭條。用餓了么CEO王磊的說法,在接下來兩個月,他們將投入數十億元,從商家讓利、即時配送和消費者福利方面進行升級。熟悉的補貼大戰似乎又一觸即發。
然而,近期多地都爆出了餓了么平臺仍然存在無證經營、售賣不合規產品的新聞。在默許無證經營被處罰的事實面前,冠名“戰役”的這場行動就頗有些諷刺意味了:數十億元的升級計劃里,卻見不到“升級監管”的一席之地。
不知餓了么是認為這項升級的重要程度不夠出現在C位,還是壓根就沒打算把這些預算用在上面?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一窺平臺的價值取向:補貼力度、配送速度、商家粘性,每一樣指標都排在食品安全之前。難道用戶也是這么認為嗎,有沒有確認過眼神?
出于互聯網平臺的本能,集中火力爭分額固然無可指摘,但也不能對互聯網平臺的“原罪”——線下監管能力的虛弱放棄治療。畢竟餓了么,不只是一個互聯網平臺,更是一個餐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