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龔雨西
32歲的吳女士挺著孕肚躺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產科病房時,腹中不僅懷著即將足月的寶寶,還藏著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血管炸彈”——腹主動脈夾層。這場與死神賽跑的較量,因一支多學科團隊的精誠協作,最終化險為夷。吳女士順利產下一名嬰兒,母嬰平安。
吳女士今年32歲,有5年的高血壓病史,一直口服藥物治療。2022年3月,她就因胸主動脈夾層破裂曾緊急接受介入手術治療。當時醫生發現她同時存在腹主動脈夾層,由于腹主動脈夾層較穩定,暫時未危及患者生命,綜合考慮后未進行手術治療。
2024年吳女士發現自己懷孕了,定期產檢時醫生評估因其有主動脈夾層病史,妊娠風險極高,建議其早期終止妊娠,但吳女士有強烈的生育要求。后來,她懷著渴望的心情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范翠芳主任、劉春旺醫生的門診求助。
產科專家團隊研判,吳女士體內的腹主動脈夾層就好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著妊娠進展、血流動力學改變,夾層破裂風險增加,隨時危及母嬰安全。醫院組織院內MDT討論,綜合吳女士個人決定繼續妊娠,MDT團隊嚴格控制血壓、心率,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3月4日,已經孕36周的吳女士因“腹主動脈夾層、胸主動脈夾層術后、慢性高血壓合并妊娠”入住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產科主任范翠芳主任極其重視,立即聯系醫療部進行報備并再次組織MDT學科大討論,邀請了麻醉科副主任王龍、重癥醫學科Ⅰ科副主任鄒捍東、冠心病Ⅱ科曹鋒醫生、心血管外Ⅱ科主任夏軍和吳紅兵醫生等專家討論病情和治療方案。
結合心臟相關檢查及腹主動脈CTA檢查后,MDT團隊發現吳女士腹主動脈夾層較2022年的相仿,專家們提出要重點控制血壓、心率,減少心血管應激和血壓波動,以防夾層破裂,同時預防出血和感染情況的發生,確保母嬰雙雙平安。
范翠芳主任介紹,主動脈夾層術后的孕婦,在手術中血壓的劇烈變化可能增加夾層破裂的風險,分娩后72小時內心臟負荷增加,術后心臟功能可能未完全恢復,心臟負擔加重,發生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同時,術后會有血栓、感染風險的增加,需加強抗凝治療,且胸主動脈夾層術后血管和組織較為脆弱、易出血,可能增加術中出血的風險。
經過MDT團隊周密計劃和精誠協作,3月10日,在心血管醫院心外科手術室,由麻醉科王龍教授、黃婷護士長帶領的護理團隊保駕護航,產科范翠芳主任、劉春旺教授、鮑引娣醫生等產科醫護團隊為吳女士行剖宮手術娩出一健康嬰兒,平穩度過手術期。術后吳女士立即轉入重癥醫學科Ⅰ科,由鄒捍東教授及其醫護團隊給予精準個性化的治療護理,寶寶由程秋霞護士長帶領的助產士團隊進行全程精細化的護理。
3月11日,吳女士順利轉回產科病房,母嬰平安。在產科陳春麗護士長帶領的團隊精心護理下,她接受了全方位、個性化的圍術期護理,不論是精準化血壓管理、多維情緒支持、術后快康(個體化營養指導、早期活動、血栓預防管理、高危時段壓瘡的重點防護等),充分體現了專業性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
范翠芳主任提醒,主動脈夾層妊娠屬于高危妊娠,可能危及生命,風險極高;如果患者確實有生育需求,需要多學科綜合討論評估風險,判斷是否繼續妊娠。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是國家級母嬰安全優質單位、國家級孕產期保健特色專科、湖北省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產前診斷中心、中華護理學會京外助產建設基地等,在孕前保健、圍產期保健、產前診斷、高危妊娠及各類疑難危重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的救治上實力雄厚。
急危重癥孕產婦多為突發、危急病情,嚴重危及母嬰安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對照妊娠風險評估表中紅色風險所涉及合并癥對應的所有科室,成立危急重癥孕產婦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團隊,至今已經成功救治了百余例高危孕產婦,其中包括妊娠合并肺動脈高壓、膿毒性休克、顱內惡性腫瘤、急性重癥胰腺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多種需要“生死時速”救治的危急疑難重癥。
(圖片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