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
肚子上這幾個“鑰匙孔”
竟成了王女士的“生命通道”
在廣東工作的王女士,月經紊亂了五年。起初,斷斷續續的陰道出血,她總覺得“忍忍就過去了”。直到一個多月前,出血突然加劇。當地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癌!
當地醫院的醫生說,必須盡快切除病灶,否則癌細胞隨時可能擴散。
可手術難題擺在眼前: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不僅會留下明顯疤痕,還可能引發感染、粘連等嚴重并發癥;加上王女士曾剖宮產,盆腔粘連嚴重,手術稍有不慎,就會傷到重要器官。
走投無路時,王女士經親戚推薦,從廣東趕到福建。在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副院長、婦科主任醫師劉達賓的門診,王女士抓住了最后希望。
如何根治癌癥,又把創傷降到最低?醫院迅速啟動多學科診療(MDT),婦科、普外科、麻醉科、影像科專家聚在一起,反復研討手術方案。
最終,劉達賓副院長決定帶領團隊“放手一搏”,將腹腔鏡微創技術應用于婦科腫瘤全面分期手術,這在省級機關醫院是頭一回,難度堪稱 “極限挑戰”!
手術臺上,劉達賓副院長帶領手術團隊化身“微創拆彈專家”,通過數個0.3-0.8厘米的微創切口,用超聲刀在毫米間精細操作,完整剝離盆腔淋巴脂肪組織,最大程度降低癌細胞殘留風險。
術后不到一天,王女士就能下床活動,腸道功能也恢復了,術后第二天,王女士就能正常進食。
術后病理報告顯示,手術切緣均未見腫瘤殘留,盆腔淋巴結未見轉移。王女士聽聞結果時喜極而泣。
劉達賓副院長介紹,省級機關醫院婦科已引入腹腔鏡、宮腔鏡等設備,婦科手術診療以腹腔鏡“單孔/多孔微無創”手術、宮腔鏡“冷刀技術”(最大限度保護子宮內膜)為特色。
腹腔鏡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美觀性好、術后疼痛輕、住院時間短、適用范圍廣、對免疫功能影響小等優勢。
劉達賓副院長強調,對于早期婦科惡性腫瘤,腹腔鏡根治術在保證腫瘤完整切除和淋巴結清掃的前提下,可顯著減少手術創傷,長期生存率與開放手術相當,但需嚴格遵循無瘤原則并由經驗豐富的團隊實施。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朱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