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
去年6月,診室里來了一位1歲半的男孩兒——童童。
媽媽抱著童童遞來一疊檢查單——孩子半年內反復出現左側陰囊紅腫,伴有劇烈疼痛和發熱,已在杭州、北京多家頂級兒童醫院都診斷為"前列腺小囊合并左側附睪炎"。
在半年內多次輸液抗炎治療后,病情持續反復,所有醫生給出的最終治療方案,卻讓家長徹夜難眠——結扎輸精管。
"徐主任,這么小的孩子切了輸精管,以后還能當爸爸嗎?" 爸爸的問題,揭開了兒童泌尿外科最艱難的抉擇。
被忽視的感染元兇:藏在小包皮里的定時炸彈

了解童童的病史后,徐珊教授直接指出了附睪炎的發生與前列腺小囊直接相關。
“前列腺小囊”實際是男孩的“苗勒管”未完全退化后的殘留,男性的雙側射精管開口在小囊上,一旦有細菌進入小囊,就有可能逆行射精管進入附睪,引起附睪炎癥,遷延不愈。
在體檢時,徐教授還發現一個關鍵細節:孩子包皮長、包皮口小不能上翻,排尿時常有"鼓包"現象。而導致附睪炎反復發作的逆行細菌,其來源很可能就在不能做到很好清洗的包皮間隙之中。
"就像下水道出口被垃圾堵塞,污水會倒灌進鄰近房間。"徐教授用家長能理解的比喻解釋道。
嬰幼兒包皮過長,尤其是包莖,包皮間隙不能得到很好地清洗,就會藏匿細菌。這些致病菌通過尿道口逆行向上,就會引發附睪炎。若貿然結扎輸精管,雖能阻斷感染,卻也切斷了成年后精子的輸送通道,影響生育。
用最小的創傷,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經過評估,徐珊教授團隊最終選擇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方案——包皮環切術+抗感染治療,手術僅耗時30分鐘,創傷小,恢復也很快。
今年2月來院復查,童童的附睪炎再未發作,超聲顯示囊腫也明顯縮小。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案,卻帶來了最好的治療效果。

包皮環切,從源頭切斷泌尿生殖感染的導火索
"很多家長以為包皮手術只是解決衛生問題,其實它能從源頭切斷泌尿生殖感染的導火索。"徐珊主任經常這樣強調。
男孩泌尿系統感染與包莖問題密切相關,臨床研究表明:1歲內未行包皮環切的男孩,泌尿系統感染率是2.7%,而及時行包皮環切的男孩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的機會下降20倍。
童童雖然有前列腺小囊這個解剖異常,但只要避免細菌侵入即可有效預防感染,因此杜絕細菌侵入是重中之重。
一個簡單的包皮環切術就能最大程度減少泌尿生殖系統細菌逆流的風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而輸精管結扎應是迫不得已的終局方案。
給家長的三個重要提醒:給家長的三個重要提醒:
01警惕"蛋蛋紅腫"的求救信號02嬰幼兒陰囊紅腫伴發熱,需立即就醫排查陰囊急診(睪丸附件扭轉,睪丸扭轉、附睪炎等等)03延誤治療可能損害睪丸生育功能,同時臨床應該追求以最小的治療創傷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寫在最后
童童的案例不是個例。在臨床中,我們見過太多因過度治療、不規范治療導致終身遺憾的病例,也見證了無數通過精準干預重獲健康的孩子。
醫學的本質不是"切得越多越安全",而是在保全功能的前提下解決問題。正如童童爸爸復診時說的:"原來最好的治療方案,也許恰恰是最溫柔的那個。"
本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并不含有關于使用任何藥物、醫療技術、外科設備、診療方法的廣告或意圖,不能取代向醫生或其他有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士進行咨詢。這里包含的信息不可用于醫療、保健中問題的解決或疾病的診斷。如您有類似情形或相關需求,您需知曉診斷及治療均需前往醫院并接受專業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