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曹洋
通訊員 周珊
足癬不治療,血糖不控制,瘙癢難耐暴力扣抓,導致足部真菌傳染到軀干,造成真菌大面積播散,“摳腳大漢”被確診為泛發性體癬。
49歲的劉先生(化名)患有足癬多年,一直未正規治療。每到夏季雙腳都會冒出大量小水皰,為緩解瘙癢,他總喜歡用手摳腳,甚至用手指甲掐破水皰。家人抱怨他“摳腳”不講衛生,想著不是大病且治療麻煩,劉先生未理會。近幾年,他全身莫名瘙癢,甚至被確診為糖尿病,醫生提醒他進一步就醫規范治療,可惜劉先生依然沒有重視。
近一個月來,一種環形紅斑從雙腹股溝處逐漸向下腹部、股部腰骶部蔓延,瘙癢難耐下,劉先生時常摳抓,即使涂抹大量保濕乳仍難以緩解,紅斑繼續向上蔓延至上背部,甚至肉眼可見皮屑在家中四處飛揚。9月4日,寢食難安的劉先生在家人催促下,趕緊到長江航運總醫院·武漢腦科醫院皮膚科看病。
詳細了解患病病程,結合細致查體,接診醫師秦軒發現,劉先生雙腹股溝、下腹部、腰部及整個背部散布大面積境界清晰、中央區域顏色稍淡的匍匐狀紅斑伴明顯鱗屑,雙足掌也有領圈樣脫屑、兩踇趾為全甲毀損型灰指甲。隨即經熒光顯微鏡輔助檢查,發現軀干、足部皮屑及踇趾甲屑,均有大量分隔菌絲,確診劉先生患上泛發性體癬合并足癬、甲癬。細致追問患者日常衛生習慣和病史等細節,秦軒說,正是由于患者有多年足癬且常用手摳腳又頻繁搔抓身體,使得足部真菌傳染至軀干,加之血糖未控制,尤其已確診糖尿病仍不重視,內外因共同作用下,才導致真菌大面積播散,出現泛發性體癬。
皮膚科主任李建勤立即組織腎病內分泌科等多學科會診,為劉先生實施了降“糖”及抗真菌綜合治療。一個月后,劉先生的瘙癢癥狀便會完全消失,皮損也將顯著消退。
“體癬是發生在皮膚表面的淺部真菌病,所有皮膚癬菌均可致病。”秦軒介紹,體癬雖不致命,但會引發劇烈瘙癢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尤其像劉先生這樣因血糖未控制導致泛發性體癬的患者,極易出現淺部真菌的深部感染,一旦真菌侵犯深部毛囊及周圍組織,甚至會導致丘疹結節改變,徒增治療難度。因此,除了規范治療糖尿病、足癬等原發疾病外,一旦皮膚軀干等部位出現紅色丘疹或丘皰疹,并逐漸擴展成鱗屑性紅斑,且邊緣向外不停擴展,中心不停趨于消退,整體呈環狀的匍匐型皮疹時,一定要格外當心,最好盡早就醫規范治療,防患未然。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關知識,請掃碼加入新聞內科交流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