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廖仕祺
攝影記者 王永勝
通訊員 李慧娟
8月20日一早,6歲的樂樂(化名)在媽媽李女士(化姓)的陪伴下,再次走進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報告廳,參加“樂微笑”唇腭裂親子語音及心理康復夏令營。來自武漢大學Smile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早已開始了忙碌的準備工作,等候和樂樂一樣的唇腭裂患兒家庭的到來。
新聞記者了解到,唇腭裂親子語音及心理康復夏令營于2016年開辦第一屆,今年已是Smile服務隊志愿者和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的專家們第八次來赴與這群特殊天使們的夏日之約。
“來到這里感覺找到了向導,不再迷茫了”
6年前,就在李女士和丈夫滿心期待著孩子的降生時,一個噩耗令他們陷入了絕望:一次產前檢查發現,孩子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缺陷。經過深思熟慮后,全家人一致決定留下兩個孩子。樂樂出生后,接受了唇腭裂修復手術。
由于唇腭裂的修復并非一次手術可以完成,需要長期的序列治療,發音問題成了樂樂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也讓李女士頭疼不已。去年,得知武漢大學口腔醫院針對唇腭裂患兒開設了唇腭裂親子語音及心理康復夏令營,還開設有一對一的語音評估和教學,李女士帶著樂樂來到了武漢
這一次,夏令營像一束光亮,照進了樂樂的人生。李女士欣喜地發現,在志愿者的耐心陪伴和引導下,樂樂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笑容也變多了。夏令營開設的專家課程和一對一教學也讓李女士獲益匪淺,“之前一直很苦惱孩子的發音問題,來到這里感覺好像找到了向導,對于孩子的語音訓練不再迷茫了。有很多人都在幫助我們,這也讓我們增強了治療信心。”
今年得知第八屆夏令營即將開營,她把這一好消息告訴了樂樂。“媽媽,我還想去參加!”樂樂開心地說。8月20日,李女士再次帶著兒子樂樂來到武漢赴這場“愛心之約”,同時她還帶來了兩個和他們一樣的唇腭裂患兒家庭參加夏令營。“聽說夏令營里干貨滿滿,我們也想帶孩子來看看。”患兒家長張女士(化姓)表示。
十一年愛心守護,一切只為了孩子們的笑
武漢大學Smile服務隊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唇腭裂領域的公益服務。11年前,市面上還沒有一本針對唇腭裂患者的科普叢書,大量患兒家庭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一拖再拖,最終延誤手術。針對這一痛點,在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唇腭裂專家的支持與指導下,團隊繪制并出版了全國首套大學生原創唇腭裂科普漫畫叢書。這套漫畫書讓更多唇腭裂家庭認識到了治療的重要性,也讓服務隊的故事走向遠方。
很快,團隊成員通過調研發現,跨過了科普和手術這座大山,語音和心理問題仍是困擾唇腭裂患兒的另一座大山。不少唇腭裂患兒通過手術恢復了容貌,但發音困難、心理創傷卻成了“遺留問題”。為了讓更多唇腭裂患兒清晰發音,重塑健康心理,真正融入社會,2016年,“樂微笑”唇腭裂親子語音及心理康復夏令營首次亮相武漢大學口腔醫院,這也開啟了Smile服務隊語音矯治和心理干預的新篇章。在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舉辦了七屆唇腭裂親子語音及心理康復夏令營,幫助200余名唇腭裂患兒接受專業的唇腭裂序列治療,為他們重新找回生活信心。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正畸一科主任醫師袁文鈞介紹,經過多年發展,夏令營的形式和項目設置也根據患兒和家庭需求,不斷進行調整。早期夏令營主要以專家授課的形式為主,如今夏令營更注重互動性。此前,夏令營只有線下的形式,為了讓全國更多唇腭裂患兒家庭參與進來,現在,夏令營還同步開設了線上講座。此屆夏令營除了邀請來自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的唇腭裂外科專家、正畸專家、語音治療師、社會心理分析專家,還特別邀請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唇腭裂外科的心理及語音專家,共同助力唇腭裂公益事業。未來,該夏令營將設置更多的游戲環節,寓教于樂,結合更多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幫助唇腭裂患兒接受語音矯治和心理干預,重新找回微笑。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院長尚政軍表示,武漢大學smile志愿服務隊成立11年來,幫助唇腭裂患兒這一群體的初心始終未改。隊員們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唇腭裂的相關知識,還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去關懷唇腭裂患兒和家庭,幫助他們正確科學地認識這一疾病。一代代的隊員們利用他們的專業所學,將唇腭裂的知識普及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唇腭裂患兒和他們的家庭,在這一過程中,隊員們的專業能力等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