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為基層減負工作樹立了制度標桿,彰顯了黨中央堅決全面整治形式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的堅定決心。基層,作為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治理效能關系到政策紅利的充分釋放和人民群眾的長遠福祉。因此,解決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需從“為車減負”與“為馬賦能”雙向發力,確保廣大基層干部能夠輕裝上陣,擔當作為。
厘邊界、賦職權,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為基層減負要明確權責,不能什么事都壓給基層,基層該承擔哪些工作,要把職責事項搞清楚。”為此,各級各部門要以基層“該干什么活、能辦什么事、應擔什么責”為導向,通過編“清單”、厘“邊界”、劃“紅線”促使“權責歸位”,從而構建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邊界清晰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譬如: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印發《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鎮和街道職責事項清單》,確定了鎮(街道)承接的56項具體賦權事項,使基層職責有了清晰的“施工圖”;出臺《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鎮(街道)職責準入制度》,有效防止了區屬職能部門將自身工作責任轉嫁給鎮(街道)的現象,確保了基層權責的對等性......一系列解決“權小責大”難題的解決措施,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專心耕好“責任田”、高效干好“分內事”。
卸包袱、提效能,促進基層工作高效化。為基層減負賦能,關鍵在于雙管齊下,既要“減量”,通過精簡冗余發文與會議,減少形式主義的干擾,促進信息傳遞的高效直接;又要“提質”,摒棄“督減考扎堆”與“過度留痕”等弊端,讓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專注于工作實效。以湖北武漢為例,其推行的社區基礎數據“一表共享”、基層業務“一端直辦”、各類系統“一門登錄”等舉措,不僅實現了數據的互聯互通,還顯著減輕了基層干部的負擔,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走進群眾,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從而更有效地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回歸其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本質。
減壓力,添動力,激發基層干部新活力。為基層松綁減負,既要減輕壓力又要增加動力。通過暖心關懷,激勵基層干部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的精神風貌。近年來,江西贛州信豐縣將關心關愛基層干部作為抓基層、打基礎、利長遠的重要工作。大力選拔和重用在基層一線扛硬活、打硬仗的優秀干部,共提拔322人,晉升922人次,并授予榮譽748人次,顯著提升了基層工作的積極性和活力。同時,為營造敢于擔當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55名干部及2個單位澄清正名,并對6批共6人次實施容錯減責措施,從而為敢于擔當者“撐腰鼓勁”;此外,還緊密圍繞基層干部實際需求,不斷強化關懷措施,積極解決他們急難愁盼問題,確保他們能夠安心、舒心、暖心地投入工作,為基層事業的穩固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唯有馳而不息、扎扎實實地打好基層減負攻堅戰、持久戰,才能讓基層干部心無旁騖地為黨和人民群眾辦實事、創實績、做貢獻。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章美玲(武漢市江夏“”青蘋果網評團隊 )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