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持續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作出部署,明確提出要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若干規定》共7個部分,21條具體規定,集中體現了以“簡”為核心的重要原則,黨員干部應從“減”處著力,以“簡”力破“繁瑣哲學”。
“繁瑣哲學”,意指脫離現實,鉆牛角尖,咬文嚼字,死啃書本,只顧一切的概念和推理而不顧現實,羅列一大堆表面現象,拼湊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條文,使人得不到要領等情況,其根源是形式主義作祟。基層是政府部門的“神經末梢”,也是“千根線頭,一線穿針”的復雜集合區。在“千頭萬緒”的奔忙中一旦偏離初衷,很容易陷入“繁瑣哲學”的泥淖之中。改革之際,必須將形式主義之風掃除干凈,善作減法,化繁為簡,真正揮出基層“最后一公里”的“實心拳”。
減“文山會海”,簡文簡會做到干在實處。基層治理,貴在處事簡捷高效、落在實處。干事創業,分秒都寶貴,越是基層,越要提高會議精準度,直擊問題要點。既不能“上下一般粗”,也不能矯枉過正,“一開開到大半夜”;會議、文件若非必要,不妨讓基層干部甩開膀子,輕裝上陣,多研究怎么把“事”干好,真正在干中踐行“簡”字之道。
減“思想砝碼”,簡思簡慮做到擔當在肩。“繁瑣主義”,不僅分散基層干部心思精力,影響工作效率,還會造成人浮于事,整日陷于事務主義,頭腦僵化。面對復雜事務,基層干部自身首先要減掉“思想砝碼”,不給自我“層層加碼”。所謂“想做都有辦法,不做都有借口”,任何時刻都要挺膺擔當,考慮思索任務的可操作性和基層的承受能力,旗幟鮮明抵制形式主義,多研究怎么“想”在刀刃上,真正在思中做到一身輕“簡”。
減“事項清單”,簡事簡辦做到創新有為基層工作多講究網格化精細管理,信息摸排是常態,而在面對不同時段多部門的交錯型摸排任務時,由于信息壁壘,很多工作存在機械重復的特點,于是“表格滿天飛”“檔案到處堆”“會議時時催”的現象層出不窮。據8月21日《新聞30分》報道,湖北棗陽為落實基層減負要求,創新性進行“一套表”改革的做法受到央媒通報表揚。基層干部從以前的“圍繞表格轉”到現在“圍繞問題轉”,通過創新性機制準入和平臺搭建雙向發力,村級組織實現了臨時事項不再報、同類事項合并報、交叉事項一次報、多數事項網上報的辦事生態。以此為鑒,基層組織要勇于創新,多在“面對面”上下功夫,少在“紙對紙”上花力氣;不搞“一張表”“一刀切”;結合工作特點與實際,多研究如何在“新”上做文章,真正在創新中化繁為“簡”。
改革深處風高浪急,越是艱險越要向前。基層減負目標要求已然明確,只有持續在“減”處發力,以“簡”力破“繁瑣哲學”才能繼續寫好基層減負的“后半篇文章”。廣大基層干部只有“簡”字當頭,一級盡好一級責,一級干好一級事,在標準上劃出硬杠杠、在落實上立起高壓線、在創新上舉起沖鋒旗,才能切實從“枝枝蔓蔓”中解脫出來,心無旁騖地服務好人民群眾。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羅江嵐(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責編: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