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鑫資鋁業車間,工人在捆扎再生鋁棒。 (通訊員 陳銳 攝) 9月13日,鑫資循環經濟產業園鳥瞰。 (通訊員 陳銳 攝)
9月13日,鑫資循環經濟產業園鳥瞰。 (通訊員 陳銳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杜達巍
鍍金條、錫塊、干電池、銅線圈……工人挑挑揀揀,堆成小山的廢舊線路板被拆解、分類,送往熔煉車間重造,變成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再生塑料等。
“變廢為寶、吃干榨凈。”9月5日,位于十堰房縣的湖北鑫資再生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津龍說。
鑫資集團2017年12月成立,2018年10月在房縣落地,2019年10月第一個項目投產,2021年實現產值60億元。今年上半年,該集團帶動園區相關企業實現產值92億元。
今年1月至6月,房縣GDP同比增長11.8%,增幅居全省前列,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幅達101.9%。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鑫資集團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功不可沒。
反復論證,認準循環經濟產業
趙津龍1989年出生,溫州人,做過紡織、燒過玻璃,2014年隨父親到十堰竹山開采綠松石。
上世紀80年代,溫州掀起“熔煉熱”,家家戶戶支個煤氣爐、架口鍋,把回收的廢舊金屬放進去煉銅、煉鋁。趙津龍至今對“戶戶起火、家家冒煙”的場景記憶猶新。
2017年,一些浙商朋友來十堰游玩,聊天中說起,溫州多年整治“小熔煉”,許多個體、小微企業被淘汰,“能不能組團來十堰做一家大公司?”
他們到湖南、安徽、天津等地考察一個月,認定循環經濟產業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值得投資。
“父親曾兩次在十堰投資,都沒成功,我們想再試一下。”趙津龍說,房縣地處中西部接合處,輻射陜豫渝多省市,符合循環經濟產業半徑要求。
趙津龍有意向落子,但房縣相關部門卻猶豫了。
“擔心環保問題。”房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熊偉說。
縣委、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群眾代表赴安徽阜陽、貴州凱里考察,請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先后完成3次環評,得出結論:環保風險可控。
房縣是傳統農業縣,工業基礎薄弱,最具規模的紡織產業,年總產值也不過數十億元。“工業強縣”的迫切需求,讓房縣決意“舉全縣之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并聘請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擔任“環保管家”。
縣級領導帶隊,和企業一起跑審批,前后花了7個月,房縣歷史上最大的工業項目終于落地。
頭部企業,打造全品系競爭力
鑫資集團在房縣的布局分為兩塊。
廢舊電子拆解產業園位于房縣北城工業園,占地600畝,建設中南廢舊物資交易中心和35個拆解車間。這是鑫資集團產業鏈的前端。“每天一早,來自全國各地的二三十臺大掛車在門口排成長龍,場面壯觀。”趙津龍說。
相距15分鐘車程,是鑫資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再生銅、再生鉛、再生鋁等生產項目。
鑫資再生科技是園區第一家投產的企業。9月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現場看到,廢舊鉛酸電池在這里破碎分解為鉛柵、鉛膏和塑料,鉛柵、鉛膏投入富氧側吹爐熔煉,成為還原鉛,再經過低溫熔煉爐精煉,成為精鉛,重新變成蓄電池材料。“我們為天能、超威等鉛酸電池頭部企業供貨。”負責人說。
再生銅項目正升級環保設施。企業安全環保部部長付紅介紹,該項目投資約10億元,其中三分之二投入到環保環節。
目前,鑫資集團在房縣總投資已達45億元,投產項目有7個,產品包括再生鉛、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錫、再生金、再生銀等。“我們是全國少有的全品系廢舊物資綜合利用項目,全品系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趙津龍說。
他介紹,江西貴溪再生銅、安徽阜陽再生鉛、浙江余姚再生塑料和廣東佛山再生鋁都已做到千億規模。房縣這個產業雖然才起來,但也有優勢,舉例來說,一臺13米長掛車能拉35噸貨,上游廠家要湊夠35噸廢銅,才能發往貴溪;如果發來房縣,可以10噸廢銅、5噸廢鐵、20噸廢舊塑料,湊夠一車就發。
項目的帶動是全方位的。廢舊電子拆解產業園所在的房縣北城工業園用工近萬人。在園區附近的況營村,老百姓出租房屋、開餐館,賣自家種的菜,已漸漸有了城鎮的味道。
今年,鑫資集團的目標年產值200億元,明年300億元,到2028年做到千億元。
做全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趙津龍介紹,循環經濟產業可分為4步:原材料回收、熔煉金屬錠、半成品提純、產品深加工。
現在,鑫資集團做的是前三步,利潤率約2%;深加工的利潤率在15%左右。
“科技含量不高,利潤率偏低。”趙津龍說,關鍵要做全產業鏈,例如安徽阜陽,“廢舊電池拖進去,新電池拉出來”,一個園區就是一個生產閉環。
鑫資集團在建或即將啟動的項目有6個,均為延鏈、補鏈項目。其中,10萬噸電解銅項目于去年11月開工,計劃今年年底投產。趙津龍說,電解銅板厚度每減少1毫米,價格增加400元,“只有引進先進技術、提升工藝水平,才能增加附加值。”
房縣也在積極“以商招商”,將產業鏈向下游延伸。正在浙江寧海招商的房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袁濤介紹,寧海小家電產業發達,得知房縣擁有再生鋁等原材料資源,已有四五家企業表達投資意向。
用地缺口,帶來幸福的煩惱
全產業鏈競爭,僅有頭部企業還不夠,需要形成產業生態。
目前,鑫資集團下游企業只有湖北慶邦宏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老總李邦均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今年年初,他到房縣投資,四處找不到地,最后在鑫資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再生鋁項目車間旁看到一塊空地,李邦均十分高興:就這兒了!
1萬平方米廠房,6條鋁型材生產線,5月開工建設,6月投產,現在,單月產值超2000萬元。更讓李邦均開心的是,物流費幾乎為零,訂單來了,去隔壁拖鋁棒,不用庫存原材料,資金壓力小多了。
“想投資的企業多,沒有工業用地,只能等。”熊偉介紹,循環經濟產業的快速崛起,讓多年來習慣“地等項目”“園區等項目”的房縣,陡然產生幸福的煩惱——目前,全縣工業用地缺口約3000畝。
加強頂層設計,房縣還邀請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編制全縣“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并考慮鋪設管道,將再生金屬生產的附加值熱能,導入縣紡織工業園,為紡織企業供應蒸汽。
“循環經濟能解決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改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是一片新‘藍海’。”房縣縣委負責同志表示,“雙碳”背景下,房縣將緊抓風口,用循環經濟串起綠色產業鏈,推動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