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科學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是破解問題的“橋或船”。招商引資競爭激烈,拼土地資源、優惠政策難以勝出了,如何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優勢,如何在營商環境上做到更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如何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千村一面?面對新時代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一些領導干部中還普遍存在本領恐慌的問題。有的站位不高,僅僅把目光鎖定在GDP、稅收上;有的不懂辯證法,抓不住問題的本質;有的方法老套,打不開工作局面等等。真正把縣域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集中力量破解縣域發展堵點、生態痛點、民生焦點、開放難點,必須解決好工作思路方法不適應問題。
要以全要素、全產業鏈與全供應鏈、全地域謀劃、布局和發展縣域經濟。現在,經濟發展已經超出縣域市域省域的界限,未來的競爭也必然由產品的競爭拓展為全產業鏈的競爭、上下游整體的競爭。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必須適應這樣的新趨勢,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以寬廣的視野、創新的思路、開放的辦法,在省市層面統籌謀劃解決要素配置、產業鏈延伸和產業空間布局問題,提高大中城市對縣域輻射帶動力,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鏈條銜接、配套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省級要加強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督查考核;市級要統籌縣域產業布局,強化組織協調,注重指導服務;縣級要落實主體責任,明確發展思路,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市場主體,發展特色支柱產業鏈,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縣域是落實“一主兩副多極”發展戰略的基礎單元,綠色發展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樹立整體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一方面要嚴守生態紅線,堅持綠色導向,正確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的辯證關系,堅決杜絕“黑色增長”,堅決為子孫留下“綠色銀行”;另一方面要以更具差異化的戰略性、競爭力定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縣域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城鄉統籌、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打造一批特色經濟強縣。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新的時代使命,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不斷增強“八種本領”,做到“五個過硬”,努力提高領導縣域經濟工作能力水平。堅持改革創新,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破除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跑好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接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