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建偉 張陽春 通訊員 徐春平
4月23日,隨州市開發區季梁大道1號,整潔而現代化的湖北正大有限公司廠區內,一輛輛冷鏈物流車把包裝好的鮮雞肉發往武漢等地客戶。
工作人員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介紹:這里的廠房和生產線都是湖北同星農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2016年1月以前,這里還叫同星農業,之后被正大集團收購重組,更名為湖北正大。
名稱變更的背后,是同星農業鳳凰涅槃的驚心歷程,更是當地政銀企聯手助力企業起死回生的佳話。
2016年,重組后的同星農業不僅化解了7.47億元債務,當年還實現6000萬元盈利。2017年雖然受H7N9疫情一定影響,仍實現2500萬元盈利。
“肉雞王國”遭遇資金危機
銀行不抽貸不斷貸
同星農業當年有多輝煌?數據來說話——
同星農業成立于1998年,從飼料加工、種雞養殖起步,由小到大,始終圍繞肉雞產業做文章,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形成肉雞一條龍完整產業鏈條的企業。2008年被國家農業部等八部委聯合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同年被認定為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肉雞生產規模和加工設備先進程度,均居全省第一。
公司創始人楊生洪對企業規劃是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利稅5億元以上,打造華中農產業旗艦。
當時,銀行也競相擁抱這家優秀民營企業,然而,美好愿景遇到困境。
2015年春節過后,同星農業資金鏈出現問題,其在國開行、農行、民生銀行等9家銀行合計7.47億元的貸款,利息都無法正常支付。
曾經的優質客戶變成“燙手山芋”。是清收貸款,還是起訴查封資產?農行隨州分行聯合其他8家銀行,成立債權人委員會,緊急商討對策。
調查發現,同星產業沒有問題,業務方向也沒有問題,問題主要出在企業盲目擴張以及跨界投資失誤。
短短三四年,同星農業投入上十億元,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擴大產能,養雞廠從15個建到50多個,產能在年2000萬只雞基礎上翻了一番。同時,跨界投資房地產、酒店,卻恰逢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公司主業發展。
農行牽頭的債權人委員會決定,銀企共進退,對同星農業不起訴、不查封、不抽貸,保住公司正常生產。
2015年7月,債權人委員會進一步決議:各家銀行不僅不抽貸,還把貸款延期并降利率,從基準利率上浮降到基準利率,同星農業獲得寶貴喘息時機。“當時如果生產一停,資產一查封,這家企業可能就只有破產清算了。銀行損失大不說,對當地金融生態、社會穩定也會造成一定影響。”4月23日,農行隨州分行公司部副總經理蔣洪忠對記者說。
聯姻正大集團
7.47億元債務穩步化解
貸款延期,讓企業擁有了流動資金,生產經營得以正常運行,為企業自救贏得了時間。
然而,從長遠看,警報并未解除,7.47億元的銀行債務危機依然高懸。引進外部投資者,注入資金,將企業盤活,才能從根本上化解債務。
2015年上半年,楊生洪到北京、武漢多地,尋求合作伙伴。
彼時,正大集團計劃擴大中部布局。參觀養殖基地,查看現代化的屠宰線,正大集團負責人驚呆了:沒想到,湖北還有這么大的現代化肉雞產業鏈一條龍企業。
2016年1月,正大集團、同星農業簽訂資產收購協議,由正大集團成立湖北正大有限公司和湖北正大禽畜有限公司,收購同星農業肉雞全產業鏈有效資產,承接金融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債務。
推進正大集團和同星農業合作,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拿出滿滿誠意。隨州市政府成立“保姆團”,為正大集團重組同星農業提供貼身服務。
對于7.47億元債務,農行等4家銀行約定貸款延期3年,涉及金額5.47億元。剩余2億元銀行貸款,兩家新成立的公司,多方籌集資金,及時償還。
提升自動化改良生產線
優勢產業浴火重生
債務還款壓力得以化解,湖北正大開足馬力生產。
湖北正大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唐玉璽介紹,目前公司日屠宰肉雞15萬只,較2015年增加10%以上,未來將實現億只雞加工規模,同時新建熟食生產線。近兩年,公司先后投入4000萬元,對生產線進行改造,提高自動化能力。
2016年當年,湖北正大有限公司即實現盈利6000萬元。2017年,H7N9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但也實現盈利2500萬元。
代紅梅是同星農業的老員工,正大集團收購同星農業后,她到湖北正大有限公司從事財務工作。包括她在內,近3000員工實現平穩就業。
回憶身份轉變,代紅梅頗為感慨:2015年初到2016年3月正大集團入主,一年多時間,同星農業雖然遭遇資金困境,但在地方政府、銀行和上下游客戶的支持下,生產線未停一天,員工工作保持穩定。
中行隨州分行公司部副主任陳旺介紹,今年該行對湖北正大給予2億元授信,用于支持熟食新生產線建設。
記者手記
如何化解貸款風險
□ 林建偉 張陽春
眼下,防范化解風險被譽為三大攻堅戰之首,其困難復雜性可見一斑。化解貸款風險,銀行存在“囚徒困境”現象,即對產品有銷路、經營正常、但負債率高的企業,一旦有一家銀行抽貸,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余下銀行集體形成不良貸款。
采訪中,農行隨州分行公司部副總經理蔣洪忠認為,隨州組建債權人委員會,各家銀行協調一致,在有效化解同星農業債務困境的同時,也有效防止了個別銀行壓貸、抽貸帶來的鏈式風險,大家在抱團取暖中實現了多贏。
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表示,在同星農業重組過程中,地方政府和銀行集體研究穩貸、重組等措施,通過引進知名投資者,運用市場化手段,成功化解債務,穩定了就業,實現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其經驗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