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訓前
這個劉茜,不是女性,就是一中年漢子。他,從谷城縣山溝里走來,是最早擁抱互聯網的農民創業者。
朋友圈,他的生活因此充實
純樸、勤奮、友善,劉茜身上烙著山里人的性格。
4月17日,看到微信朋友圈的留言,劉茜馬上邀請技術員奔赴十堰市鄖陽區安陽鎮小細峪村,會診中藥材基地白芍的長勢。“除掉雜草,澆水后再追一次速效肥。”技術員建議。劉茜不忘叮囑藥材種植戶,春季管理馬虎不得。
在鄖陽區安陽、鮑峽等5個鄉鎮,劉茜與當地一家醫藥企業合作種植1000多畝中藥材,這片基地寄托著200多戶貧困戶脫貧的希望。
劉茜連夜趕回襄陽,與一名客商碰面。來人楊貞堂,在京山投資農業,千余畝山地投了200多萬元,但收益遙遙無期。進退兩難之際,他看到了劉茜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的中藥材種植信息,趕往襄陽向劉茜“問計”。“要根據土壤屬性和地形地貌,才能確定種什么中藥材。”劉茜答應楊貞堂,去現場看看,一起想辦法。
像這樣的朋友圈之約,劉茜時常遇到。2016年冬,谷城廟灘鎮貧困戶張新華求助,劉茜無償援助400公斤天麻種,幫老張種了3畝天麻。去年冬,天麻毛收入5萬多元,純收入1.8萬多元。張新華順利脫貧。
劉茜微信朋友圈關注度很高,朋友遍及全國16個省市區。
互聯網,他的軌跡因此改變
“20多年前,我連電腦打字都不會。”回首過去,劉茜頗多感慨。
1972年,劉茜出生在谷城縣盛康鎮山區。
1996年,劉茜開始販賣家鄉土特產,剛開始生意清淡。
1997年,他用一家單位的電腦發布一條山貨銷售信息,沒想到幾天后就收到回信。一名深圳商人來到谷城,找劉茜收購了十幾噸板栗。
劉茜利用互聯網,做成了第一筆生意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互聯網成為他銷售農產品的“獨門秘器”。當地一些商販,遇到茶葉、香菇、黑木耳等山貨積壓時,都向劉茜求援。
2011年,劉茜成立谷城縣金航種養專業合作社,帶領二三十戶農戶種了近百畝苗木、花卉和中藥材。他兩條腿走路,線上銷售,線下種植。
2013年,襄陽市電子商務協會邀請劉茜進駐襄陽市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加入電商隊伍。從山溝里走進大城市,他有了更大的創業平臺。
中藥材,他的世界因此精彩
劉茜在襄陽成立湖北金航農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展“互聯網+”農業。
進大城市創業,并非一帆風順。“房租,員工工資,一年開支50萬元。”劉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劉茜時刻利用互聯網尋找新的商機。201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議,中途到中關村,“看到中國投資人中心的招牌時,像找到一根救命稻草。”
劉茜從此結識了幾位合作伙伴。2017年7月,艾奇易健康產業湖北有限公司在襄陽成立,劉茜出任董事長,北京福惠投資等4家風投入股。劉茜借助專業的智力與資金,在全國推廣中藥材產業,年銷售額2600多萬元。
“山里人”劉茜搭上了資本快車,變得很潮,侃侃而談母基金,風投天使輪、A輪、B輪;從幾百家企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種植觀賞型中藥材;在成都舉行的大健康促進大會上,面對2000多名代表交流發言。
劉茜的世界很精彩。他的中藥材產業迅速擴大,自己示范種植2000多畝,全國還有近萬畝合作基地。
(原標題:曾經電腦盲,如今“互聯網+”農業做得風生水起 誰在關注劉茜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