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長城會和騰訊汽車共同承辦的“AI”生萬物·全球未來出行峰會在北京舉辦。活動現場,四維圖新高級副總裁景慕寒明確表示,自動駕駛代表著未來。
在他看來,自動駕駛會成為未來非常重要的出行方式,要做到本地化的自動駕駛是時間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但他同時也強調,自動駕駛的實現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距離實現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他認為,自動駕駛可能先會從有限的場景下,比如說物流或者是特定的區域、特定的線路,逐步到封閉的高速公路,最后才會應用到城市交通路況中。
以下為發言實錄:
景慕寒:大家好!四維圖新雖然不直接做共享出行或者是自動駕駛,但是我們的產品助力于這些產品的服務。我們產品涵蓋三方面:一是大家熟知的地圖導航,提供實時交通的信息提供能力;二是車聯網平臺、內容服務,讓出行變得更美好;三是自動駕駛,我們有自己的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屬于自動駕駛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四維圖新將通過這樣的服務組合,不僅服務于現在的共享出行的運輸工具,也是對未來無人駕駛的良好布局。
去年,四維圖新完成了芯片方面的收購,這樣我們就從硬件到軟件,一直到服務層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更好的幫助出行,讓出行變得更加美好。
自動駕駛代表了未來的趨勢,對四維圖新來講,我們過去做的傳統的地圖是為了更好的支持傳統的交通方式,包括現在的出行模式,我們跟滴滴有很深入的合作。面向未來,共享出行的下一站、車聯網的下一站就是自動駕駛,我認為自動駕駛會成為未來非常重要的出行方式,所以四維圖新也會順應趨勢的發展,現在公司的定位已經變成了以自動駕駛為核心,我們叫自動駕駛的大腦。我們從車聯網到地圖、到芯片,形成了一個組合,能更好的服務自動駕駛。自動駕駛代表著未來,公司也是為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做準備。
自動駕駛到實現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這個過程中共享出行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方式,有助于緩解交通擁堵的壓力。以日本為例,國家不大,但因為地鐵特別發達,所以即便車輛的保有量很高,出行卻不會有這么大的矛盾。
在中國,共享出行和公共交通的改善需要同時優化。比如說北京的公交車道,即使在早晚高峰期間相當程度上也是空閑的,這使得本來就緊張的道路資源更加浪費。是不是可以循序漸進的引入一些政策?現在各個地方都在做智慧城市的規劃,這些是不是能聯動起來?這些都需要綜合起來,才能對城市擁堵有比較好的改進。
不過,中國目前的城市特性和道路交通設施的特性,并不會影響自動駕駛在華的進一步發展。道路再復雜,由于整個社會的進步、智慧城市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但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自動駕駛的實現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先會從有限的場景下,比如說物流或者是特定的區域、特定的線路,逐步到封閉的高速公路,這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中國的道路情況相對復雜一點,需要更多個傳感器應用和技術的提升,在城市道路的規劃才跟自動駕駛融合起來。大家提雄安新區的時候,比較容易讓自動駕駛落地,因為在做城市規劃的時候把這些新的東西考慮進去了,在中國的實際狀況來看,要做到本地化的自動駕駛是時間問題不是技術問題,需要稍微更長的時間,我對這一點是比較樂觀的。
現在共享出行還是以傳統的運營方式為主,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導航地圖更重要的是實時交通數據的應用。以滴滴為例,對四維地圖的需求體現在一方面可以對路徑進行更好的規劃,第二方面是在接乘客時有更精細的地圖,比如說地圖的制作和以前相比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說小區有一堵圍墻,造成了你在圍墻內和圍墻外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果,所以我們會把地圖做得更加的細致,滿足滴滴這種共享出行工具的需要,這對地圖精細化有更高的要求。到自動駕駛的情況下,對高精地圖才有明顯的需求,現在還談不上。
目前,我們也在和一些共享出行商談合作,這個合作不是集中在簡單的地圖層面,而是在車聯網的層面上。四維圖新已經不只是做地圖了,而是做車聯網、做自動駕駛的公司了。我們在跟一些共享出行商談合作,也是面向租車、共享出行,提供既有利于租車體驗,同時也讓租車公司有更好的管理風控工具,這是大家正在探討的如何落地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