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業界又在討論“放開合資股比”一事,起因是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6月底的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取消50%的外資持股上限”。此外,工信部部長苗圩在2016中國汽車論壇閉門峰會上也曾透露:“股比放開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長則8年,短則3-5年就會放開?!?/p>
????為了保護民族汽車工業,1994年我國發布《汽車產業政策》中設置了合資公司中方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的政策。
????最近十來年,汽車界經常都進行“放開合資股比”的討論,而且每次討論點贊跟反對的兩方所提出的理由都很宏大,比如“放開合資股比,將令汽車工業淪陷”,“不放開合資股比,民族工業永遠長不大”等等。
????而目前各種信息顯示,放開股比限制并沒有懸念,只是時間問題。連自主品牌都無懼競爭。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就公開支持放開合資股比:“制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絕對因素便是股比限制。若放開股比,即便面對外國汽車企業在華獨資公司的競爭,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p>
????客觀來說,如果中國汽車工業足夠強大,比如像中國銀行業一樣,即使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老牌銀行以獨資形式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但力量越來越弱,無法與國內的銀行媲美。
????實際上,中國市場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坐全球汽車消費第一國寶座,大家都還在討論這個話題,說明我國在汽車研發、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積累還無法令人放心,并且我國雖然貴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它的發展依然需要國家扶持、呵護。
????而目前汽車行業正在迎來一場變革,各大車企都加大在智能互聯、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希望在新格局中取得主動權。在這樣的態勢之下,中國汽車工業也需要進行調結構、促發展的改革,為未來發展注入活力。
????然而反對派的觀點不無道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多年來一汽、上汽、東風、長安等大型汽車集團,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于合資車企。除了長安汽車外,其他三大集團的自主品牌雖然一直在努力求突破,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如果放開股比限制,中方股東的話語權能否得到保障?這是一個未知數。
????在我看來,無論是一直守住股比紅線,還是放開限制,都會帶來很多正面、負面的影響,原因是這項政策跟中國汽車工業的聯系實在太密切了。既然如此,何不搞個試驗田,在一兩個公司進行試驗,根據其效果再決定是放開,還是維持原來的政策,甚至是修改政策?總是紙上談兵,并沒有辦法推動汽車工業的進步。 (林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