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關于汽車行業外資企業“取消50%的外資持股上限”的傳聞越來越多,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等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門也分別在不同的場合提及“股比是否放開”等問題。由于合資股比是否放開將對汽車行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直接的影響,股比問題引發了汽車業界的高度關注,已成為汽車行業近期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7月22日上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汽車行業有關股比問題的專題座談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集團、北汽集團、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代表出席會議并分別發言,明確反對貿然放開合資股比。《汽車縱橫》作為核心媒體,全程參加了本次專題座談會,并對此進行特別報道。
在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表示,股比的爭奪是利益的博弈,放開股比就是對外資在利益上的直接讓步。放開股比還將使國家失去對于中國汽車工業的主導權,汽車產業不是一般的制造業,而是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性產業,中國汽車產業對于國家經濟的帶動、對于科技進步的拉動作用是其他產業不能比擬的,放開股比將影響到我們的國防安全、經濟發展等國家的核心利益。此外,放開股比還不利于中國品牌的發展,將使中國品牌失去最后的保護屏障,現在的股比政策使合資企業可以有機會以資金、人才等形式支持自主品牌的發展。如果放開股比,面對全外資企業,我們甚至沒有機會與其討論汽車產業的“國產化方向”等原則性問題。董揚建議延緩放開股比,即使放開,也至少需要再推遲8年的時間,要分梯次、分領域地放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紹明表示,要站在國家整體的角度思考股比放開的問題,要從汽車產業在國家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從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吳紹明認為,目前國家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等戰略發展性課題,汽車工業具有先導作用和平臺作用,需要加以重視。而且,我國的汽車市場已經在事實上放開了,我們要思考現在是誰在逼迫我們繼續放開股比?中國汽車零部件放開后的教訓需要我們反思,日本和韓國的汽車產業發展道路值得我們分析和學習。吳紹明認為,中國品牌正處于培育成長的機遇期,而且在互聯時代,汽車將是另一個互聯終端,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將涉及國防安全等一系列領域。
一汽集團認為,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將進一步擠壓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空間,對自主品牌發展產生致命打擊。此外,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將使我們不能掌握和控制產業的核心技術,導致產業“空心化”,使國家經濟發展失去一部分控制權;將對國有經濟產生影響,關系社會維穩大局;民族資本和本土企業的產業轉型升級以及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轉型升級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發展。汽車企業核心技術的掌控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滿足國防安全的需要。自主汽車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技術能力提升還需要培育和發展。一汽集團表示,希望國家可以盡量爭取對民族汽車工業的保護,延緩放開節奏。
東風集團表示,放開股比后我們的合資工廠將變成代工廠,我們的利潤將進一步降低。自主品牌現在總體的發展是成功的,目前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期,需要穩定的政策環境,需要為其留出發展和培育的時間,如果放開,自主品牌發展的進程將被打斷,因此東風集團原則上不同意放開股比,如果放開也要延緩時間,要有梯次地逐步放開。此外由于中國汽車的產能過剩問題已凸顯,東風堅決反對放開“第三家”。東風集團表示,某些企業建議放開,是從局部小利益出發,事實上,如果股比放開,那些企業也將失去緩沖,將面對跨國公司的直接競爭。
長安集團認為,中國品牌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汽車產業并不存在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而是需要發展的時間,如果放開外資股比限制,長安的研發投入就將無法持續。因此,長安集團建議在未來3~5年的中國品牌發展關鍵期,大力發展2、3家自主品牌企業,形成國際競爭力,并在國家層面設立中國汽車產業“領跑者專項基金”,鼓勵中國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
北汽集團認為,討論股比放開,要先考慮我們還要不要繼續發展汽車自主?還要不要獲得合資權利的問題?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如果放開股比,我們能換回什么樣的利益?北汽集團認為外國企業憑借資金和技術等優勢進入我們的市場很容易,而我們要“走出去”并不容易,所以放開后,雙方獲得的利益并不對等。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表示,合資企業現在對于自主企業的發展貢獻了很大的利潤,放開股比要慎重考慮其對汽車產業和行業的沖擊。我國真正發展自主品牌是從2000年才開始,而汽車技術和產品的積累需要過程,現在剛剛出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如果現在放開,將對自主品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表示,股比放開弊大于利,要客觀評價汽車產業利用外資的效果,要考慮其對國企改革的影響。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主持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