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31日訊 7月31日,“八一”建軍節前夕,武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休五中心聯合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開展“三代憶軍旅生涯,共揚‘八一’精神”活動,老中青三代退伍戰士講述了各自的軍旅生涯,“初心不改,那段崢嶸歲月是一生的寶貴財富”。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伴隨著激昂的軍歌,軍旗在曹展為、楊杰和孫玉鐘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退伍戰士手中傳遞。
軍旗在曹展為、楊杰和孫玉鐘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退伍戰士手中傳遞。
“回顧軍旅經歷,每一步都與國家改革發展和軍隊現代化進程緊密相連。”軍休五中心思政宣教志愿服務隊隊員曹展為介紹,服役37載,曹展為扛過槍、打過仗、留過學,始終聽黨話、跟黨走。他告訴記者,“如果問我對軍旅生涯最深的感受,我想說,人民軍隊是聽黨指揮、不怕艱險、英勇無畏、敢為人先、能打勝仗、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
同樣立志為國家事業奮斗的楊杰于1981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榆林基地。身處和平年代,楊杰作為海軍戰士仍然肩負著重要責任:時刻保持警惕,捍衛我國領海主權。
楊杰回憶起第一次訓練時的“嚴重不適應”,進而從一名新兵成長為熟練掌握技術的戰士。退伍后,楊杰成了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的一名工作人員,“要讓‘八一’火種在時代的脈搏中賡續。”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休五中心思政宣教志愿服務隊隊員曹展為在進行分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2015年,18歲的孫玉鐘保留學籍參軍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牛角峰英雄連完成蛻變。孫玉鐘坦言,起初,他是愛打游戲的“網癮少年”,許多新兵訓練項目沒法及格,是個“吊車尾的新兵”。為了迎頭趕上,他堅持每天加練,“練到吃飯時拿不穩筷子,上樓梯都吃力。”最終,獲評“新兵訓練先進個人”。
兩年的軍旅生涯豐富多彩,孫玉鐘先后參與“香江衛士-2016D”聯合實兵演習和香港回歸20周年閱兵慶典等任務。孫玉鐘動情地說:“部隊教會我什么叫做有靈魂、有血性、有品質、有品德。”
退伍復學后,孫玉鐘擔任了湖北師范大學輔導員。如今,他常對學生們說起那段歲月,“保家衛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使命。”
(長江日報記者劉晨瑋 實習生封思彤 歐江月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