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萬物競秀。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奏響發展強音。
全會進一步明晰了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的目標舉措,我市基層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堅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規劃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和重點,提升精神狀態,主動作為、擔當善為,為黃石全方位推進融圈入群,持續奮進全省第一方陣賦能添彩。
《實施方案》緊扣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這一重大歷史使命,突出建成節點和提升品質“兩個關鍵”,制定發展規劃和推進措施,體現了強烈的政治擔當、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務實的工作作風。“科技創新是大冶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大冶市科技局局長吳文勝說,大冶將主動對接全省、全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工程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計劃,積極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價值鏈“四鏈融合”,全力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電子信息五大現代化產業集群。同時,大冶將以光谷東科創島為“橋頭堡”,打造對接武漢新城、鏈接科創資源的重要節點,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努力提升創新驅動力。
陽新縣排市鎮河北村黨總支書記李儒富說,這次全會要求,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明確“管控清單”,堅決守牢流域安全底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一消息令人歡欣鼓舞。河北村緊鄰富河,2020年曾因潰堤遭受損失。洪災過后,在省、市支持下,陽新縣通過開展‘水利補短板工程三年行動’守護了富河安寧。”隨著流域生態系統保護進一步強化,村民種糧的積極性將更加高漲!?
黃石港區江北管理區黨委副書記、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閆斌說,江北工業園區將搶抓武漢都市圈同城化和花湖機場機遇,聚集臨空產業,深入推進跨江合作,把園區打造成臨空發展橋頭堡、工業經濟主戰場、跨江發展示范區。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堅持科技賦能,著力加速產業集聚。按照智能裝備制造、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規劃,著力招引優質項目來園區投資,鼓勵園區企業積極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積極扶持現有的科技型企業發展,引導政策資金向科技企業傾斜,助力科技創新。同時,堅持服務為先,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集中力量實施“滿園行動”,進一步盤活閑置低效資產,推動園區經濟轉型發展。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項目,提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建設全國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特鋼產業基地和千億特鋼產業集群,為撐起重要增長極貢獻西塞力量。”西塞山區創發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張炳輝說,作為區屬國有平臺,找準定位、找準賽道是關鍵。集團將進一步提振精神,堅持“一線現場辦公,一線解決難題”,及時破解項目建設制約因素,有效賦能城市更新活力提升,努力用實干擔當的國企新面貌書寫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的建設答卷。西塞山區磁湖社區書記周波說,將提升社區“左鄰右里”網格化便民服務點,以居民的需求出發,制定合理的社區規劃,推進各項實事工作落實。發動“八支隊伍”和網格“兩長三隊”力量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便民服務”的具體實踐中,創新社區基層治理,為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注入活力。
“全會提出,著力構建全域臨空、多點開花的產業發展格局。使我們進一步堅定信心發展臨空經濟。”下陸區老下陸街道黨工委書記何金華表示,“我們將緊緊圍繞花湖機場全面通航運營帶來的有利契機,加快建設黃石臨空跨境電商產業園,實現與花湖機場的聯動發展,當好臨空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主力軍。一方面,加強臨空經濟產業配套,大力發展倉儲物流、跨境電商、數字經濟服務、商業綜合服務、休閑娛樂、培訓中心、總部經濟等產業項目,主動承接機場經濟的外溢。打造臨空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力爭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另一方面,承接生活服務配套產業,圍繞住、行、娛、購等生活配套方面做文章,發展公寓樓、特色商務餐飲、大型商業綜合體等生活配套服務項目,打造臨空產業生活區。”
“此次全會制定的目標舉措,為金山街道發展理清了思路、明確了路徑、指明了方向。”?開發區·鐵山區金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明復林表示,將凝心聚力,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實,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好金山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推動融圈成勢、統籌發展,深入推進鎮園一體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融圈對接,構筑品牌亮點,健全完善城市社區服務功能;努力探索村莊圈、社區圈、核心圈、商業圈、工業圈的同向發力,實現五圈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推動大冶湖核心區高質量發展。以拼搶姿態,為黃石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作出金山之為,以拼搶姿態,助力開發區·鐵山區實現百強園區再進位。
黃石棋盤洲綜保區管理辦公室主任石正剛說,市委十四屆三次全體會議提出“要聚焦深化改革開放,打造武漢都市圈東向開放橋頭堡”,棋盤洲綜合保稅區作為全市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前沿陣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時不待我。將重點做好借“區”賦能,發展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借“區”提質,全力打造“四個一流”(一流的基礎設施、一流的產業支撐、一流的物流服務、一流的營商環境);借“區”融圈,以高水平開放服務武漢都市圈建設。積極申報湖北自貿區協同區,以稅收政策、貿易管制政策、保稅監管政策、外匯政策為突破點,積極在散貨內河運輸保稅監管、大宗商品區內保稅交割、外貿數字服務平臺等方面改革創新,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方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更高水平開放,服務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建設。(張春玲 殷珂 賀介飛 吳高斌 劉艷新 汪濤 馬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