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解放思想、開闊眼界、創新理念的學習取經之旅。
5月22日至26日,市委書記羅聯峰帶領黨政代表團,步履匆匆、馬不停蹄,奔赴江浙考察,充分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先進城市的創新思路、務實舉措,進一步明晰前進方向、發展路徑。
這是一次對標找差、啟迪思路、激發干勁的提神醒腦之旅。
50多名干部,5天2省7地,33個參觀點。人員規模之大、行程范圍之廣、學習內容之豐,刷新近五年仙桃外出考察紀錄。?林立“標桿”、眾多“第一”令人感嘆、令人震撼,大家在學習中開拓視野,在對比中厘清思路,在交流中謀劃未來。
這是一次鼓舞士氣、提升能力、碩果累累的激勵奮進之旅。
一路看,一路問,一路思。大家看差距,知奮進;問做法,有啟迪;思對策,謀發展。受益多多,收獲滿滿。
江浙為什么這么好?仙桃應該怎么干?如何在跨越千億后持續爭先進位?如何為全省四化同步發展打造樣板?一次次“頭腦風暴”,一次次“思想碰撞”,讓答案愈加明晰……
看標桿:一路風景?處處震撼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標桿決定高度,標準考驗決心。
這次考察的33個點位,都是某些方面在全國數一數二的縣市。
位于“中國制造業第一縣”“華夏A股第一縣”江陰市的海瀾之家,以“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主業,這是本分”立足服裝產業;安吉,以“兩山”理論為引領,實現從生態立縣到生態強縣的轉變。
談及江浙之行的“觀后感”,?長埫口鎮黨委書記向宇說,每到一處點位,每進一家企業,首先看到的必然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
他表示,不論是縣域經濟的“天花板”,還是共同富裕的“排頭兵”,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的豐碩成果。
西流河鎮黨委書記肖述超說,江陰重“綠色”,實施“加減乘除”“三退三進”的策略落實長江大保護;張家港重“協調”,建設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兩手硬”的文明城市;昆山重“創新”,激活科技、人才、創新體制機制活力;余杭重“開放”,通過互聯網構建全球開放市場;德清、安吉重“共享”,發動群眾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只有思想超前、作風上前,才能發展在前。
排湖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管黎明說,切身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敢闖敢干”的濃厚氛圍和“創新創優”的活力因子。余杭區把打造“創新活力之城”放在首位,德清縣誕生了全國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全國首張宅基地“三權分置”權證、全省首宗“標準地”等具有突破性的改革經驗。
學先進,先進在哪里?陳場鎮黨委書記劉江波一口氣舉出一連串例子,昆山靠“拆筆記本電腦”“蹲點虹橋機場”等“土辦法”,先后招來了近500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紹興看準紡織產業,30多年來以“一塊布”編織產業夢、國際夢,闖出了輕紡產業的廣闊天地……
沙湖鎮黨委書記邵遠軍也看到同樣“風景”。他說,江陰做活“加減乘除”法,以占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發展了占全國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和五十分之一的中國500強企業;張家港1992年即提出“三超一爭”,樣樣工作爭蘇州第一乃至全國第一。江浙之行讓他深切感到,“比我們思想解放的地方,思想還在進一步解放;比我們發展更快更好的地方,干部群眾還在更加努力”。
漫步江陰、昆山、德清、安吉等地,“城在林中、樓在綠中、居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風貌,讓市林業事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付永飛感受到“江南園林甲天下”。他的手機里拍滿了城市公園建設的“范文”:鰣魚港公園,在便民利民上做加法,讓公園深度參與人們的生活;大漁湖公園,在設計施工上做減法,打造出豐富、親切、舒適的公共空間;大漁灣湖濱公園,在創意引流上做乘法,現代科技和傳統景觀的結合。仙桃與江浙地理相同,氣候相近,其經驗做法完全可以“帶土移栽、嫁接出新。”
龍華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國紅一路找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他認為,有什么樣的隊伍就會干出什么樣的事業。江浙市縣鄉村干部人人想發展,人人是發展主體,各級黨組織通過帶隊伍、樹典型、建機制、破頑疾,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知識結構合理、業務能力精湛、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找差距:理性審視??博采眾長
置身江浙火熱的發展大潮,強烈的震撼、深深的憂患,在考察學習干部心底涌動。
從震撼中平靜下來,從沖擊中冷靜下來,考察干部以理性的眼光打量自身。
仙桃,如何快馬加鞭?對標先進,直面差距,從思想破冰開始。
“江浙始終堅持把發展放在全國、全球審視考量,對比起來,我們還局限于一省一地。?”?鄭場鎮黨委書記楊娟說,要想縮小差距,墨守成規、亦步亦趨絕對不行,必須打破常規,力求別人不敢干的我們敢干,別人干的我們快干,別人干不成的我們干成,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彎道超越”。
胡場鎮黨委書記徐銘章說,我們與江浙的差距,首先是思想上的差距、境界上的差距。我們要以更大的勇氣解放思想,不斷提升發展眼光和戰略思維,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改革動力,以解放思想的新突破實現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在江浙考察期間,“全國首個”“中國第一”等各類名片在考察干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考察學習,我被昆山‘事事爭第一?處處創唯一’的精神氣魄所折服。”仙桃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聶晶說,仙桃是出冠軍的地方,也是領風氣之先的地方。我們要深入學習昆山高新區的拼搏進取意識,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堅定踐行“兩敢兩創”精神,努力在挑戰中抓住發展機遇,堅決完成全年“百億投資、五十億產值”目標。
在昆山,項目為王掀起產業強市新熱潮;在余杭,“產業第一、項目為王”的導向鮮明。反觀仙桃各個鎮辦,大項目、大企業還是不夠多,大抓招商、大抓項目的氛圍還不夠濃厚。
郭河鎮黨委書記朱從博表示,將牢固樹立“產業第一、項目為王”理念,堅持工業立鎮、產業興鎮,一切圍繞項目干、一切盯著項目轉,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推進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考察之行,江浙各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讓大家深受啟發。大家一致認為,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通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著力建設水美仙桃。
“此次考察湖州德清縣和安吉縣,所到之處農村像景區,家園如公園,生活似度假,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沔城回族鎮黨委書記陳錦說,生態環境是寶貴資源。沔城回族鎮將堅持系統治水、長效管水相結合,持續推進一湖治理、兩河治污、四水連通工程,著力打造人水和諧的“沔城樣本”,讓沔城河湖真正變清、變暢、變風景。
唯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行走于江浙大地,當地干部的拼搏精神、務實作風,讓考察團的干部深深震撼。
“考察中接觸的干部,普遍對事業充滿激情,對業務駕輕就熟,工作很務實,作風很扎實。相比而言,我們的干部‘小成即安’的問題依然存在。”楊林尾鎮黨委書記樊志勇說,要堅決避免“看時很激動,回來很沖動,干時又不動”的不良狀態,營造事業至上、擔當實干的濃厚氛圍,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全力推進鎮域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落細。
干河街道黨工委書記閔玉浩說,要不斷強化首位意識、龍頭意識,發揚“兩敢兩創”精神,堅定“強產業、擴商業、促流通、建城市、惠民生”的工作思路,爭當仙桃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的先行者。
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如何發力?路徑何在?取經歸來,仙桃掀起“頭腦風暴”。
開新局: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如何把學習考察中的思想觸動、精神震動轉化為加快示范區建設的務實行動,成為當務之急。
“大美江浙之成,成在實干引領、為民領航。”彭場鎮黨委書記、彭場工業園管委會主任蔡勇軍表示,彭場將始終堅定工業化牽引這個主引擎,大力實施“思想破冰”“雙強”“創新驅動”“市場供給”“招才引智”五大工程,變“危中待機”為“危中創機”,真正把學習之感轉化為奮進之實。
在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汪新軍看來,江浙之行,是一種視野的震撼、觀念的沖擊,更是一種路徑的調校和斗志的激蕩。“加快以城鎮化為載體的四化同步發展,必須進一步強化環境治理、地方特色和產城融合,賦予城鎮化生態美、人文美與產業美更豐富的內涵,建立全域水美的公園城市。”他說。
先進發達地區的新理念、好經驗、好做法,激蕩著奮進的力量,催生著強烈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各地各部門自覺自主自發學習先進城市“打法”,以更大視野更大格局謀劃推動仙桃前進之路。
“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突破口,加快從抓產品向抓產業、從抓生產向抓鏈條、從抓環節向抓體系、從抓傳統農業向‘三農’整體大局拓展和轉化,重點實施百億沖刺工程、農業雙強工程、接二連三工程、強村富民工程。”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蔣超說。
以“兩敢兩創”深入“破冰提能”。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金兵表示,將以“內學宜昌、外學張家港”為契機,強化美學運用,緊盯車位建設、城市家具美化、城市客廳亮點打造等,有序推動“多桿合一”、箱體美妝,努力實現城市管理工作從“作業”向“作品”再到“藝術品”的躍升。
跳出仙桃看仙桃、跳出湖北看仙桃。聚焦“百億增量、萬元增收”年度目標,各地因地制宜謀劃做大做強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市委賦予了毛嘴新的發展定位,我們將以建設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為目標,通過‘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聯動’的思路,把毛嘴打造成‘女褲名鎮、商旅重鎮、幸福小鎮’。”毛嘴鎮黨委書記劉濤勇說。
著眼長遠,結合實際,高點定位。按照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同類地區“兩個高于”的要求,仙桃蓄勢起跳。
“對標一流地區,我們必須進一步升級非織造布、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壯大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信息平臺軟件應用。”市經信局黨組書記陳順清說。
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市發改委黨組書記李吉雄表示,將以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更高質量做好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規劃、年度工作清單編制,搶前爭先謀劃“大項目”,打造品牌優化“大環境”,提振精神鼓足“大干勁”。
以本次考察為新起點,學習看齊標兵、工作提升標準、落實立起標桿,切實以敢闖敢干、創新創優的精神推動示范區建設成勢見效。仙桃,一路精彩向未來!( 仙桃日報全媒記者??鄧一凡??胡純波??李兵??張曼??劉賢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