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黃石路與銘新街交匯處,吉慶街三期項目已接近收尾,8棟紅磚灰墻的建筑錯落有致,步行街區道路平整,整體還原了歷史風貌。“一口豆皮一口酒”的老通城即將攜新業態“重歸故里”。
漢口歷史風貌區的主體部分位于江岸區,由沿江大道、江漢路、京漢大道和黃浦大街合圍而成,現存64處文物建筑、128處優秀歷史建筑和103處老里分。
眼下的城市更新中,漢口歷史風貌區持續煥新,老房子涌現新業態,舊城蝶變新家園。城市記憶卻依舊銘刻在街巷、里分和歷史建筑里。
整舊如舊
一批老建筑老里分煥新歸來
吉慶街三期項目已進入施工收尾階段。長江日報記者萬凌 攝
14日,位于漢口勝利街259號的勝利大院靜謐如常,4棟德式建筑內支起鋼結構進行主體修繕,不少市民透過銹蝕的鐵門,看到里面五彩繽紛的涂鴉畫,好奇地走進去一探究竟。
10多天前的五一小長假,大批潮流青年涌入正在修繕中的漢口勝利大院,體驗一場充滿創意奇趣的藝術盛宴。
在江岸區重點打造的城市更新項目三陽設計之都,老房子斑駁的墻壁上涂滿個性大膽的彩色噴繪,游客穿行于4個老舊院落,如同置身于奇幻游樂場。來自長沙的涂鴉青年小方說:“現代潮流藝術的融入,讓更多年輕人走進并了解歷史建筑。”
在漢口歷史風貌區,時尚與傳統時常交融碰撞。
吉慶街是老漢口的繁華所在,也因“老通城”等老字號而聞名。2006年,因長江隧道建設,老通城酒樓停業。2013年,湖北白云邊集團收購“老通城”品牌。2018年,重組后的老通城食品公司投資興建老通城文化風情街。如今,在老里分居仁里片,8棟仿歐式建筑拔地而起。老字號即將攜新業態回歸。
今年一季度,漢口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一批老建筑改造項目動工,包含卜內門洋行舊址、萬字會舊址、天津路近代建筑等6處文物保護建筑。
加緊招商
一批老房子“騰籠換鳥”激發產業活力
勝利大院被現代涂鴉藝術激活。長江日報記者萬凌 攝
5月10日,位于漢口勝利街南京路口的咸安坊賓客盈門,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副總領事走進中式民居邂逅來自法國的現代攝影作品展。
晚上,一場“閱賞時光 尋味咸安”高端客戶沙龍活動在圣教書局舉辦,菁禧薈、薈宴融品、上食膳美、元古、美心集團、海森堡等數十家知名餐飲、零售品牌方參會。
華發商業上海公司和武漢公司總經理鄭忠貴與品牌商深度交流合作意向。這是自2016年華發外灘薈項目啟動以來,他首次對外推介咸安坊。歷經多年修繕,去年,咸安坊終以全新面貌亮相,恢復了鋼窗蠟板、紅墻瓦和月亮門。
“咸安坊就好像一本‘立體歷史書’,記載著城市的過去,也連接未來。“鄭忠貴表示,希望在咸安坊打造一個高端商業藝術博物館,融合在地文化、高品質商業和活力生活,擦亮武漢文旅新名片。
在漢口歷史風貌區,隨處可見開在老房子里的中餐館、西餐廳、咖啡店和古著店。文旅和商貿業為老里分帶來了消費活力,而藏在歷史建筑里的現代服務業則提升了片區的產業價值。
在三陽設計之都核心片,一座對標全球頂級水準的櫻花劇場已經開放,正在籌劃一系列文化藝術展覽。
以創意設計產業為引領,三陽設計之都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區域內聚集了武漢市規劃研究院、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等十幾家知名大型設計機構和上百家產業上下游關聯企業。
同時,這里是漢口歷史風貌區的核心,保存了坤厚里、武漢警察博物館在內的20處歷史建筑(群)。根據相關規劃,延慶里、慶祥里、廣興里片區將打造創意設計集群。
去年,巴公房子等20余處歷史建筑完成修繕,并“騰籠換鳥”,實現文化旅游、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民生改善
一路一案改出群眾生活幸福感
咸安坊吸引大批客商參觀。華發外灘薈供圖
漢口歷史風貌區的變化,不僅僅在老房子的煥新回歸。居住其間的人們同樣感受到了變化。
13日上午9時,漢口山海關路開始熱鬧起來,網紅“毛氏汽水包”“李記雞冠餃”“徐氏糯米包油條”“燕子煨湯”往外冒著熱氣,拎著環保袋準備買菜的市民,沿著施工圍擋排出十幾米長的隊伍,一抬頭,伴隨了幾十年的電線“蜘蛛網”不見了。
“道路改造后,不僅居民出行方便多了,外地游客的體驗感也會更舒適。”在市民王女士看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居環境和營商環境也跟著改善了。
兩個月來,山海關路、洞庭街、友益街、車站路、江漢一路和交易街在內的6條微循環路同步加緊改造提升。改造項目涉及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擴寬、地下管網改造升級、路邊綠化提升、增設休息椅、垃圾箱等設施。
據了解,江岸區建設局為每一條路量身定制升級改造方案,來契合街區的歷史文化氛圍。其中,山海關路將打造成網紅小吃街,路邊標識設置藝術字體,地磚上刻“七了冇”“克哪里”等武漢特色方言;友益街則定位為特色文旅生活街道,體現漢口老里分的建筑風貌。
本月,位于漢口保華街和匯通路口的保元里、泰安里完成主體修繕工程。負責該修繕工程的武漢正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工程師宋悅告訴記者,這周邊將建一個口袋公園,吸引居民親近里分,讓市民與歷史建筑遺存對話。
根據《漢口歷史風貌區實施性規劃》,青島路產居品質區將建設集“醫療、養老、文化”等多功能一體的鄰里中心,實現“15分鐘生活圈”全覆蓋,還將打造多處口袋公園和廣場。
“城市的建設與更新,最終都將回歸到人民的美好生活。”江岸區城市更新局負責人介紹,江岸堅持“留、改、拆”并舉,按照“成片推進、單元更新”的思路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并以此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徑,統籌老漢口更新改造與新江岸建設發展,運用“共建共享、共同締造”理念,推動城市結構調整優化和品質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提升。(長江日報記者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