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都大廈近日全面啟用,將建成現代種業研發辦公總部聚集區。
在武漢,北斗大廈、碳匯大廈、中國種都大廈等樓宇,集聚了一大批高新企業和專家團隊,正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落地。
北斗,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簡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國之重器。這一系統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目前,北斗產業已成為武漢獨具優勢、極富潛力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學科在2021年軟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夢芯科技研發了國內第一顆40納米高精度消費類北斗芯片并成功量產,一批致力于北斗研發的新興企業正在武漢快速成長。
去年7月20日,武漢發布《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北斗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北斗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形成北斗產業融合發展集群;未來要培育和引進北斗產業領域企業1000家,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位于武漢未來科技城的北斗大廈正如其名——一批北斗導航相關企業在這里集聚,大廈里已經形成了從研發、生產再到制造、應用的北斗全產業鏈。
從空中鳥瞰北斗大廈所在的武漢導航院產業園,數棟錯落有致的辦公樓,以北斗七星的形狀分布。這里,聚集了劉經南院士領銜的北斗行業國際化專家團隊,出臺了10余項北斗系統國際標準,研發出國內首款40納米北斗智能芯片,讓中國北斗走向國際市場,成為世界的“北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武漢承擔了全國碳市場注冊登記和清結算職能。
2021年7月16日,萬眾期待的全國碳市場鳴鑼開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筆交易達成,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截至2022年7月8日,“中碳登”累計完成237個交易日的清結算工作,清算總額169.81億元,自啟動交易以來,清結算沒有出現異常,整個交易結算安全高效。
在武漢沙湖之畔,來自全國各地的碳市場數據匯聚于碳匯大廈,爭相入駐的雙碳企業一派繁忙,“零碳社區”研討活動檔期不斷。大樓內,有的企業忙著與左鄰右舍洽談合作,還有的企業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同行一起入駐。武昌區碳金融招商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碳匯大廈首批已經入駐10家企業。
作為全國首個雙碳產業樓宇,這里是中國“雙碳”經濟的先行區,彰顯著綠色發展的新理念。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源頭”。
當前,武漢市正加快種業發展,全力打造“武漢·中國種都”,并與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融合一體化發展。武漢市政府專項支持高農生物園建設中國種都現代種業物流中心,包括中國種都大廈及展示交易中心、萬噸級智能冷庫和公共育種服務平臺,以打通總部、研發、加工、儲藏、交易、物流環節,構建種業全產業鏈條。
中國種都大廈位于武漢新城核心區,主樓高度92米,裙樓高度21米,總建筑面積超過3.4萬平方米。作為種子企業總部辦公基地,中國種都大廈將重點引進農作物、畜禽、水產等現代生物種業,以及農業微生物、智慧農業等產業方向的研發辦公企業,打通現代種業全產業生態鏈,將建成現代種業研發辦公總部聚集區。
整合|記者陳智
海報|胡欣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