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5日訊(記者吳曈 鐘磬如)4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精神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湖北推動三大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今年2月,《武漢新城規劃》正式發布,受到廣泛關注。根據《規劃》,武漢新城跨武漢、鄂州兩市,位于武鄂黃黃的地理中心,規劃面積約719平方公里,管控范圍面積約1689平方公里。《規劃》明確了武漢新城“兩高地、兩中心、一樣板”的目標定位,包括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高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全國科創金融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中國式現代化宜居濕地城市樣板。《規劃》提出,到2035年,武漢新城常住人口規模達到200萬~220萬人,建設成為武鄂黃黃城市中心,成為引領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支撐長江中游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極核。
發布會介紹,武漢將當先鋒、打頭陣,高標準高水平推動武漢新城規劃建設。
加快把武漢新城打造成為科技創新策源高地。發揮武漢作為大學之城、青年之城、創新之城的優勢,協同構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大力建設東湖科學城,高水平建設5家湖北實驗室,布局建設5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加快把武漢新城打造成為現代產業發展高地。圍繞構建科技創新、高端制造、數字經濟、商務金融、國際交往、文旅消費六大產業功能體系,推進建設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園、光谷前沿生物技術產業園、葛店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葛店大健康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努力打造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
加快把武漢新城打造成為交通樞紐重要節點。以交通互聯促進區域協同,謀劃推進武漢樞紐直通線東延工程、武漢新城站等高鐵項目,加快建設“魚型”區域高速軌道系統和“七橫七縱”骨架路網系統,謀劃推動市域(郊)鐵路建設,協同推進天河機場、花湖機場聯動合作,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
加快把武漢新城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城市樣板。統籌治山、理水、營城,加強58座自然山體、9個湖泊濕地保護,高標準建設科技文化中心、三級醫院、國際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