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實習生唐瑞陽 通訊員徐雯 付連營 楊凱 陳雪瑩)3月28日,“中華鱘保護日”人工增殖放流暨國航公益放流揭牌儀式在武漢漁政碼頭舉行。
活動現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長吻鮠等6000余尾珍稀魚類回歸長江。期間,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保護中華鱘·你我同行”增殖放流活動在武漢市經開區同步舉行,1800余尾中華鱘放入長江武漢漢南江段。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現場發布了《武漢市農業農村局關于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制定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操作流程,確定了放流地點、放流種類,還提供了便民指南。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提醒廣大市民,“除農業農村部規定的長江中下游區主要適宜物種外,嚴禁放流外來種、雜交種、選育種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放流組織者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應主動接受市、區兩級監督管理,嚴格遵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
活動當天,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成立的國航公益放流站正式揭牌,將為企業、學校、社團等民間放流者提供科學放流的場所,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宣傳教育活動的公益科普基地。
據了解,武漢市全面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嚴禁錨魚、禁捕區域網魚、電魚等各項管理規定,同時加強長江特色、長江珍稀特有魚類苗種人工培育,加速推動垂釣產業發展,強化水生生物保護各項舉措。此外,還將積極利用精養魚池等適合的水面發展垂釣經濟和釣魚產業,建設群眾性休閑垂釣賽場,加強休閑垂釣活動的規范性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