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7日訊(記者包孟 通訊員武文旅)成立武漢都市圈文化旅游合作聯盟、深化文旅產業合作和項目共建、加強文化藝術交流互鑒創新……3月24日,武漢市舉辦“相約英雄之城 共創美好生活”文化旅游融合與創新大會。會上,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9市文旅局簽訂文化和旅游一體化發展戰略協議(以下簡稱“戰略協議”),優化區域文旅資源配置、推動武漢都市圈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戰略協議的具體舉措包括七個方面,除了成立武漢都市圈文化旅游合作聯盟、深化文旅產業合作和項目共建、加強文化藝術交流互鑒創新,還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促進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傳承、聯合開展文旅市場營銷推廣、實現文旅行業及市場執法聯動。
其實,這并不是武漢都市圈關于文旅一體化發展的首次合作。“早在2008年時,湖北省旅游局(現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就發布了全省旅游發展戰略,將‘一城兩圈’確立為全省旅游發展的重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旅游研究院院長、教授鄧愛民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當時的“一城”指武漢,以武漢為龍頭;“兩圈”則分別為武漢城市旅游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這兩個城市旅游圈的建立旨在促進湖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旅游業的科學發展,主要是從旅游產業發展的視角進行考慮的。“如今武漢都市圈9市簽訂戰略協議,則是從文旅融合的角度出發,明確了文化合作的要義。”
記者梳理發現,戰略協議的7條舉措有3條專門強調“文化”相關內容,其中特意提出了“搭建武漢都市圈公共圖書館聯動工作平臺”“共同開展武漢都市圈戲曲、話劇、音樂劇等文化藝術精品聯合創作、演出交流”“加強(武漢都市圈)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傳承”等具體內容。
戰略協議在武漢都市圈城市文旅方面如何發揮最大化作用?
“武漢都市圈城市簽訂文化和旅游一體化發展戰略協議,是對《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落實。”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表示,以往都市圈城市及城市之間都有文旅相關合作,有成效,但并未促成長期賦能。“如今武漢都市圈已形成協調機制,該戰略協議在此機制下運行,能更快形成統一的文旅大市場。”
秦尊文表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從而進一步推動武漢都市圈9個城市文旅融合發展。武漢都市圈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撐,更應重視并增強文化軟實力,并充分挖掘各個城市的長江文化內涵。
此外,秦尊文認為,戰略協議的簽訂,對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樣板段、長江文化展示闡釋核心區、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有積極作用。“武漢自古以來被稱為‘江城’,現在又被定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可將此次戰略協議簽訂作為契機,以武漢為龍頭、發揮好其他8個城市的支點作用,共同打造長江旅游黃金帶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