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惠民舉措提升都市圈居民幸福感,推進軌道上的武漢都市圈建設,科技合作促成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企業獲得感,制訂武漢都市圈產業地圖,編制武漢都市圈產業招商地圖……記者從武圈辦獲悉,《武漢都市圈發展2023年工作清單》日前正式出爐。目前,工作清單上的項目都在有條不紊推進之中。
151項年度工作目標穩步推進
記者梳理工作清單發現,清單共有151項,涉及規劃政策類、互聯互通類、科技合作類、產業協作類、公共服務類、生態保護類、對外開放類、深化改革類、示范區建設類共九大類。
其中,規劃政策類包括編制《武漢都市圈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武漢都市圈交通發展專項規劃》《武漢都市圈科技創新協同規劃》《武漢都市圈對外開放專項規劃》《武漢都市圈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湖北武漢航空客貨雙樞紐戰略規劃》等,以及出臺關于建立促進武漢都市圈園區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機制的意見等。
互聯互通類將為武漢都市圈帶來一大波利好,主要包括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續建和新建一批高速公路以及斷頭路、瓶頸路。其中,硚孝高速二期孝感段有望今年6月建成,武漢至大悟高速公路大悟段有望今年上半年建成通車,31條都市圈的斷頭路、瓶頸路今年陸續開工或續建。
互聯互通類還包括推進完善武漢都市圈城際公交運營體系。今年1月11日,孝感21路公交延伸至武漢市東西湖區東山大街,該線路設站點40個,全程21.2公里,實現孝感武漢兩地公交無縫對接。黃岡開通了團風至新洲、紅安至黃陂、黃州至花湖機場等城際公交。黃石在不斷優化調整已開通的4條黃石至鄂州城際公交線路的基礎上,研究新開或延伸相關公交線路至鄂州花湖機場。
科技合作促成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合作類的工作清單顯示,今年將組織在漢科技服務機構與八市創新主體對接,各市的科技局將定期收集武漢都市圈科技企業的技術需求,為都市圈企業精準匹配科技服務人才。
此外,都市圈各市今年將陸續建設科技創新園區。今年,黃石將開工黃石大學園區,鄂州將建設鄂州(武漢)離岸科創中心,黃岡將建設黃岡(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咸寧將建成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仙桃、天門、潛江等市也將開建科創中心或產業技術研究院。
今年,武漢都市圈將持續推進“32232”科技合作工程,組織開展武漢都市圈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安排武漢地區博士服務團、科技特派員到八市開展技術支持。2月23日,武漢今年首場大型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在武漢經開區舉行,來自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的數字孿生、傳感檢測等技術,在武漢都市圈相關城市對接落地。
園區共建產業協作利益共享
今年,武漢都市圈還將持續開展園區共建。共建的園區有黃石光電子信息產業園、黃石科技城三期、葛店國家級光電子及信息產業基地、葛店大健康產業園、光谷科技產業園、中國光谷紅安高新技術產業園、中國光谷咸寧生物醫藥產業園、天門生物產業園等項目。
記者了解到,這些園區大多是都市圈城市之間合作共建,同時也將探討建立園區共建利益分享機制。
此外,在產業協作方面,還將制訂武漢都市圈產業地圖,目前已經起草了初稿,并初步征求了都市圈各市經信部門的意見建議,圍繞武漢重點打造的25條產業鏈,逐條進行研究,分析產業鏈構成,延伸梳理各產業鏈在都市圈的配套情況,綜合都市圈發展狀況,明確下一步產業發展側重點,并對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提出建議。
今年,武漢都市圈還將共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推進智慧都市圈建設、編制都市圈產業招商地圖等等。
惠民舉措提升都市圈居民幸福感
3月24日,在“相約英雄之城 共創美好生活”武漢市文化旅游融合與創新大會上,武漢與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8市文旅局簽訂文化和旅游一體化發展戰略協議,成立武漢都市圈文化旅游合作聯盟。
未來,武漢都市圈九城將共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加強文化藝術交流互鑒創新,促進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傳承,聯合開展文旅市場營銷推廣,深化文旅產業合作和項目共建,實現文旅行業及市場執法聯動。
除此之外,武漢都市圈各市今年將加快文旅合作,加強文化場館之間的館際交流,進一步推進武漢都市圈旅游一卡通用。截至3月6日,共有117家景區和文化場館納入武漢都市圈一卡通年卡使用范圍。
在公共服務方面,今年都市圈各市人社部門還將進一步推進人社同城化,加強人社業務協同合作、資源共享共用。此外,還將進一步深化武漢都市圈醫保合作推動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優化政務服務,持續推進更多高頻服務事項“跨市通辦”,推進教育領域合作、衛生領域合作。
今年還將進一步擴大公積金異地使用范圍。3月3日,武漢公積金中心攜手鄂州、黃石和黃岡公積金中心走進武漢新城,問需于民、問計于企。園區企業代表華為、華工激光、長江存儲和達夢數據庫等八家企業受邀參加座談。
生態保護方面,今年將出臺《武漢都市圈生態環境專項規劃》,提出都市圈城市細微顆粒物(PM2.5)濃度均值、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國控斷面水質全面完成省下達考核目標,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率達到100%等重點工作目標。同時,從強化規劃引領、加強武漢都市圈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施武漢都市圈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7個方面進行部署。
(長江日報記者蔡早勤 高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