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3月17日,武漢市人民政府發布《市人民政府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圍繞“擦亮武漢國際新名片”“培育國際消費新品牌”“布局消費場景新地標”“暢通國際消費新通道”“營造開放交流新環境”等多個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規劃舉措。
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意見》著力打造世界級文旅觀光、生態休閑濱水之城,國際化時尚藝術、活力健康大學之城和全方位數字生活、新型消費創新之城,建設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擦亮武漢國際新名片
2025年社消零總額達9000億元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0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700億元,旅游總收入達到2700億元,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30萬人次,展會節事活動達到800場次;到203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0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7500億元,旅游總收入達到4000億元,入境旅游人數達到350萬人次,展會節事活動達到1000場次。
《實施意見》明確,將依托濱水之城,構建“大江大湖+消費”格局。建設兩江四岸、東湖生態綠心等重點濱水文旅展示區,打造世界聞名的文旅觀光、生態旅游目的地。
依托大學之城,釋放“大學+消費”活力。激活“青年+消費”潛力,建設一批創意空間,創新培育一批消費業態。
依托創新之城,促進“數字+消費”發展。推動數字轉型,加快建設全國數字經濟一線城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零售消費高效融合。
培育國際消費新品牌
打造10條“夜游江城”線路
《實施意見》提出,聚焦本市優質商品和服務,培育“漢派”消費品牌,提高“購在武漢”“樂玩武漢”全球知名度。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包括,提升本土汽車品牌知名度,突破性發展新能源汽車;培育光電子行業領軍企業,穩步擴大智能終端產量和消費規模。提高生物醫藥行業知名企業品牌美譽度,創新發展大健康消費。
提升商貿服務品質,增強免稅店、自貿區、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開放性平臺功能,培育10個以上電商直播基地。
《實施意見》同時提出強化會展服務、設計服務水平,發展零售新業態,鼓勵品牌數字化升級,推進便利店均衡發展,打造10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此外,武漢將建設知名景區品牌,打造100個網紅打卡地。打響“夜江城”夜游品牌,發展夜游相關消費,打造10條知名“夜游江城”線路和一批大型文旅綜合體。
培育體育消費,加快體育消費集聚區建設,發展時尚運動項目和延伸體育消費項目100個。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釋放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引進高品質養老服務機構,積極創建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區。
布局消費場景新地標
建設歷史人文旅游集聚展示區
加快消費載體提質升級,構建品質高端、功能完善、層次分明、形式多樣的國際消費場景,增強“貨到漢口活”“貨經漢口活”的城市底色。
以城市“山水十字軸”為核心,構建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武昌古城、漢陽古城、漢口歷史風貌區,形成世界級歷史人文旅游集聚展示區。提升打造月湖片、漢陽龜北片、歸元片,建設黃鶴樓城市地標等一批文旅購物消費承載地,形成精致互補的消費功能區。
武昌地區以環東湖片為核心,打造濱水旅游消費核心區。漢口地區以黃陂天河片為核心,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特色型空鐵樞紐免稅旅游消費集聚地、國際化消費集聚區。漢陽地區以環后官湖片為核心,打造生態宜居消費新區。
圍繞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將武漢新城打造成為引領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支撐長江中游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極核。支持長江新區打造世界級濱水城市形象展示區。
構建多元包容消費空間。提升航空路、中南中北等6個商圈建設水平,形成一批國際一流商圈。推動江漢路步行街、光谷步行街、楚河漢街等重點商業步行街業態提升,打造高品質步行街。加快打造花園道、K11廣場等11條特色街區。推進武商夢時代、武漢華聯(SKP)等一批大型商業綜合體建設運營,打造新型標桿式購物中心。
暢通國際消費新通道
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850公里
以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為抓手,高標準建設現代高效的綜合交通網絡、流通體系和國際物流中心。
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構建鏈接全球航空運輸大通道,完善武漢空中通道體系,發展客貨中轉業務,推進機場擴容升級,加快形成天河機場、花湖機場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
構建通江達海水運大通道,提升港航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集散能力。構建內暢外聯陸運大通道,擴大中歐班列服務范圍,力爭打造中歐班列中部集結中心。
建設“超米字型”高鐵網絡,加強都市圈城際鐵路延伸對接,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提升公路快速連通水平,推動武漢都市圈出行直聯直通直達。打造“世界級地鐵城市”,力爭到2030年底,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850公里。
構建現代物流供應體系。全面提升樞紐經濟能級,大力發展臨港、臨空、高鐵經濟,加快創建“五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
營造開放交流新環境
每年舉辦5場以上重要外事活動
以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為目的,加大對外開放交流力度,拓寬國際消費合作領域,打造國際化、快捷化、舒適化的消費環境。
實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漢”工程,完善涉外醫療機構、外籍人員移民事務服務體系配套,規范建設服務場所多語種標識,建設國際化社區,提升武漢國際化服務水平。
積極參與國際雙邊多邊交往,每年舉辦5場以上重要外事活動。實施“友城常青”工程,每年開展15項友城重點交流項目,拓寬對外開放交流。
強化區域消費聯動。深化武漢都市圈城市在重點消費領域合作。推進省域消費聯動,形成錯位競爭、合作配套的區域消費新格局。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分工協同,推動消費產業共育共通,支撐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據悉,目前全市各區、各市直部門和相關項目單位正在集智聚力、積極行動,加速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實施意見的出臺落實,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助力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吳曈 通訊員周鋼 張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