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武漢市江岸區召開科技創新大會,該區負責人與企業、高校、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商科創發展大計。
會上,江岸區一次性公布三項新政策,擴容升級科創“朋友圈”,以真金白銀和真抓實干,為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江岸貢獻。
三項新政策“干貨滿滿”
這三項新政策,分別是《江岸區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突破性發展政策措施》《江岸區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政策措施》和《江岸區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政策措施》。
“三項政策各包含10條,共30條具體措施,十分‘解渴’。”江岸區科經局負責人介紹。
錨定“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方向,對于政策支持企業建設中試平臺,江岸區將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立項企業,在市級獎勵基礎上,江岸區將再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首次獲批的省、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
聚焦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產業培育的“痛點”“堵點”,江岸區鼓勵實施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對符合條件企業新購置研發、生產設備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支持行業做強、數字轉型,對符合條件的最高給予100萬元獎勵;對落地的人工智能單個產品最高給予30萬元補貼。
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精細發展,江岸區將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對達到一定條件的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符合條件的高成長性企業,給予最高24萬元房租補貼;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給予30%貼息。
“政府為企業創造了這么好的環境,接下來我們更要提速攻關‘卡脖子’技術。”與會代表、中信數智(武漢)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程才說,該公司已與多家行業頭部企業建立密切合作,共建建筑產業數字化平臺。
近年,在“三峽系”“中信系”“長江系”等“國家隊”領航下,江岸區科創引擎強勁,各類經營主體不斷拔節、成林。據統計,去年,該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200家,總數達到580家,全區高新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6.7%。
升級版“朋友圈”匯聚新合力
當下,市場快速更迭,風口轉向迅猛。如何將科創企業“扶上馬”再“送一程”?
政府搭臺,專家獻策。當天,江岸區聘任湖北省科技信息院、長江創業投資基金、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武漢海關技術中心、WeWork為該區科創服務合伙人,未來將在咨詢、投資、檢測等方面為區內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利用公司全球資源,WeWork將與江岸一道,提升產業發展的‘國際范兒’。”WeWork武漢城市負責人張子慧說,去年7月位于江岸的聯合辦公社區投用后,一家世界500強藥企、建筑設計業標桿悉地國際等一批領軍企業先后落戶,“今年一季度還有10多家企業在協商入駐”。
“緊盯科創演變趨勢,我們能為區內企業數字化轉型、產業能級提升等出謀劃策。”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秘書長曹顯才說,協會今年計劃參與江岸高新技術企業梯隊建設,通過合辦科創賽事、峰會等活動,提升創新主體活躍度。
會上,江岸區政府還與武創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協商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由三峽集團牽頭成立的湖北省智慧綜合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同時啟動,打造智慧綜合能源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科創潮涌,大江金岸春意盎然。截至目前,9家院士工作站、7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市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市級及以上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已布局江岸,28家市級及以上眾創孵化載體在此服務近800家創新主體,從中走出多家行業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