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救助保障標準;為特困人員開展系列關愛活動;構建城市30分鐘流浪乞討救助圈……2022年,我市為各類困難群眾發放民生保障資金27085萬元,多舉措做好民生兜底性保障工作。
3月1日,記者從2023年市民政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全市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全面落實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政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680元/月和525元/月,城鄉特困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1360元/月和954元/月,集中、分散養育孤兒標準分別提高到2640元/月和1650元/月,及時發放困難群眾一次性生活補貼、臨時救助、價格臨時補貼、電價補貼等救急難資金,全年為各類困難群眾發放民生保障資金27085萬元。同時,充分發揮慈善事業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募集善款596萬元,支出善款734萬元。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提升困難群眾獲得感和安全感。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將進一步統籌好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關愛幫扶、社會力量等救助資源,形成統籌有效、梯度有序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為困難群眾提供豐富多元、水平適度、規范透明、包含溫度的社會救助服務。 (記者?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