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2023年全市供銷社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新的一年將聚焦供銷系統流通主業,重點建設“數字供銷”,持續打通消費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不斷拓寬鄉村振興之路。
為打通城鄉聯結“最后一公里”,過去一年,全市供銷系統圍繞建強流通網絡精準發力。通過優化流通網絡布局,助力“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雙向流通。率先在全省試點開展“互聯網+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中心建設,大冶市供銷社建成了1萬余平方米的標準化縣域集采集配中心、17個鄉鎮(街道)供銷綜合超市、280余家村級網點的縣鄉村三級集采集配體系。穩步推進冷鏈物流,建設了總庫容1800噸的18個“地頭冷庫”,輻射12個鄉鎮,有效助力農產品保質增值。與此同時,電商助農提檔升級,在武漢建成湖北供銷農特產品華中運營中心黃石館,在全市建成電商服務中心12家,組織開展現場采摘直播帶貨活動120余場,節會交易額達3000萬元。
2023年,圍繞建設“數字供銷”,全市供銷系統將積極推進系統集采集配建設,打造冷鏈物流體系,打造“數字化”現代流通供應鏈。
在全市復制推廣大冶“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采集配體系建設成功經驗,力爭將全系統網點全部納入集采集配體系,形成縣級有集采集配中心、大數據運營中心,鄉鎮有綜合超市、集散中心,村組有綜合服務社的三級集采集配體系,力爭2023年為鄉鎮超市和村級綜合服務社配送供應糧食、食用油、飲品等生活物資不少于2萬噸,通過降低系統流通環節成本,讓利于民,促使大宗商品市場終端整體降價3%。
繼續強化流通主業,著力發揮“一網多用、雙向流通”綜合服務功能,力爭在2023年新建改建鄉鎮綜合超市30個、電商服務站30個。用活用足“832”平臺系統優勢,推進電子商務產業鏈建設,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商,從賣扶貧產品向服務農產品產銷對接轉變。做好春耕夏種秋收等重要時間節點的存量、用量、價格等數據摸排,用“數字化”科學統籌農資儲備、調運、銷售,確保本地市場占有額不低于70%。
積極融入全省冷鏈物流項目建設規劃,計劃“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租賃一批、整合一批”冷鏈物流項目,使全市冷凍冷藏總庫容達到5萬噸以上。在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域布局建設一批“地頭冷庫”,著力解決冷鏈物流“最初一公里”問題。
發展壯大鄉村振興特色產業,重點突出培育白茶、水產、糧油、柑橘等黃石特色產業,聯合縣級政府建設現代農產品加工園、農業科技園,力爭2023年每個產業鏈培育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市白茶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25萬噸,“稻蝦共作”面積超18萬畝,高端柑橘種植面積20萬畝。(記者?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