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高喜明 通訊員李洪江) 機場建起來了,飛機起飛了,湖面擴大了。26日,記者探訪花馬湖水系綜合治理水生態修復工程,并從鄂州市水利湖泊局獲悉,花馬湖“長大”了,總面積較過去擴大了1.44平方公里(2160畝)。
花馬湖主要包含上湖水系、中湖水系和下湖水系,也就是由走馬湖、黃山湖、花家湖等三個主要湖泊構成。其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是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2017年開工,主要包括閘站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系連通、退垸還湖等項目組成,分兩期進行。
談家渡還湖現場。通訊員李洪江 攝
目前,一期工程的閘站、河道、水系連通等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從2021年開始實施,工作主要集中在退垸還湖新增湖面、水生態修復以及花馬湖泵站擴容工程。
2018年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同意新建鄂州花湖機場。測算花馬湖的保證水位,機場將占用湖面4.52平方公里,“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花馬湖的水生態修復同步進行。”鄂州市水利湖泊局負責人說。
汪洹湛來自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是二期工程EPC總承包(第一標段)項目副經理,“此次生態修復是在外源截污控污的基礎上,運用近自然湖泊生態修復理念,采用適當的人為干預措施,提高湖泊自凈能力,促進湖泊水質提升、生態系統功能恢復。”他說。
談家渡還湖現場。通訊員李洪江 攝
汪洹湛所說的“人為干預措施”便是退垸(漁)還湖,也就是對花馬湖周邊的周家壩、嚴家墩、鵝公咀、劉石壩、何家灣、肖家咀、談家渡等區域以及走馬湖和曹家壩等湖泊周邊的魚塘進行退垸還湖,對水質較差的區域進行水生態修復,等水質達標后再破堤回歸大湖。
在黃山村嚴家墩還湖現場,該片水域里的養殖圍垸已不見蹤影,水面建有圍網,“圍網不是圍起來養魚,而是防止魚吃了我們新種的沉水植樹。水下種沉水植物,岸邊有挺水植物,都是為了實現水質自我凈化。”相關技術人員說。
在位于汀祖鎮的談家渡還湖現場,這里的養殖水面也已連成一片,且湖岸已種樹植綠,引來牛群放牧。
汪洹湛介紹,通過退垸還湖,目前新增湖面總面積達5.96平方公里,“不僅補償了機場所用湖面,在花馬湖原有總面積23.62平方公里的基礎上還多出了1.44平方公里。另外,上、中、下三個湖系之間也會通過渠道互通。”
根據水生態修復計劃,2023年底之前,當二期工程的9處圩垸的新增湖面水質修復優于同期花馬湖主湖水質,將實行破堤,與大湖相連。到2025年,結合岸上截污控污以及圩垸湖區生態修復工程運行期維護,實現圩垸湖區水體透明度整體大于1.0米,水生植物覆蓋度大于30%,健康草型湖泊初步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