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位于京漢大道和崇仁路交會處的65中北片項目建設正酣。在這片占地超4萬平方米的硚口老城區,一個集高品質住宅樓和商業中心于一體的現代服務業項目正在“拔節生長”,它將成為硚口區城市更新中的又一力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城市更新年”行動。1月5日晚,市人大代表、硚口區委書記周耕做客長江日報兩會直播間時表示,近年來,硚口區把城市更新作為主要任務和唯一路徑,舉全區之力加快推進。2023年,硚口區要爭創全市城市更新先行示范區。
古田橋下的漢江公園。長江日報記者 彭年 攝
拆出新天地
改出新面貌,留下老記憶
1月5日,位于漢正街的云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門庭若市,最新款冬季潮流男裝、時尚女裝吸引市民駐足選購。
“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漢正街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激活武漢發展“一池春水”!作為漢口之根、武漢之心、世界之窗的漢正街,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
周耕說,當前武漢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鏈接。處于兩江交匯、三鎮鼎立天元之位的漢正街,經過不斷發展,傳統市場搬遷改造取得決定性進展,累計引入社會投資近千億元,云尚國際時尚中心、恒隆廣場、綠地漢正中心等項目竣工開業,復星外灘中心、嘉里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時尚、活力產業特色逐步顯現。
“極為特殊,極其艱難,極不平凡?!敝芨萌齻€“極”回顧了過去一年。
周耕說,2022年,硚口區克服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和風險疊加等超預期因素考驗,實際利用外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位居中心城區第一、第三;城市更新先行先試,征收總量71萬平方米、中心城區第一;土地成交額占中心城區三分之一;項目投資創6年來新高。
眾多亮點中,選址于漢正街片區的“武漢城市會客廳”項目,作為城市更新的又一件“作品”,尤為令人關注。
去年9月,武漢BFC復星外灘中心與武漢市揭幕共建的這個項目,未來將與漢正陽臺緊密相連,成為全球藝術家的中國登陸口,這個融合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的藝術共同體商業,將為人們帶來更具國際范的生活方式。
繁華鬧市的背后,仍有三分之一的棚戶區改造尚未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滯后,產業生態圈還需完善,社會治理存在短板,加速轉型迫在眉睫。
周耕表示,下一步,硚口區將發揚“闖碼頭”“趟筏子”“挑扁擔”的精神,以“拆改留”并舉的方式,聚焦漢正街、漢水畔、漢江灣三大片區,拆出新天地,改出新面貌,留下老記憶,兩年完成340萬平方米拆遷,27個、12628戶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醫療資源優勢
轉化為發展優勢
2022年12月31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硚口區中心醫院項目的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座預計于2023年正式投用的醫院,未來將服務周邊14萬居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健康武漢。周耕介紹,硚口區醫療資源豐富,擁有同濟醫院等6家三甲醫院,輝瑞、默沙東、GSK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在硚口區設立分支機構,遠大醫藥、深圳邁瑞、迪安診斷、美年大健康等20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聚集各類醫療服務實體4000余家,大健康產業綜合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每萬人床位數和醫技人員數量,均為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周耕介紹,硚口區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建設環同濟健康城,加快醫療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在古田老工業基地的原址上,矗立著全市首個大健康產業高端甲級寫字樓——高投創慧大健康產業園。該園區于2019年落戶硚口,錨定市級產業集聚標桿園區,把國內大健康產業的“上下游”聚集到園區的“上下樓”。截至2022年11月,該園區企業產值近14.8億元,創造稅收約4000萬元,成為硚口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的典型代表。
在高投創慧大健康產業園,全國首家醫療技術交易轉換平臺——中國技術交易所醫療技術轉化中心已落戶3年,旨在通過深耕技術交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推動產業有序發展。中心里展示著數十項生物醫藥科技轉化成果,累計技術交易額突破一億元。
周耕表示,接下來,硚口區將支持遠大醫藥、同濟現代、高投創慧等骨干企業、專業園區發展壯大,打造產業新高地;支持三甲醫院開展健康管理、臨床醫學、醫療器械等科學研究,大力發展實驗室經濟,培育產業新亮點;對標學習波士頓模式,健全產業生態系統,深化全省健康保險創新示范區建設,設立大健康產業引導基金,打造產業新環境。
做好融合文章
共同締造幸福
1月3日,硚口區易家街道竹葉海社區召開新年首次七點鄰里議事會,5支志愿服務隊的代表在剛剛建成的社區睦鄰志愿者之家,圍繞居民不文明養犬等問題各抒己見。
這個七點鄰里議事會,曾經通過公約方式解決過廣場舞擾民以及垃圾桶安置等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開展共同締造活動。堅持黨建引領,推動資源下沉,增強基層服務管理功能,推進共同締造活動試點拓面提質。
超大城市人口眾多,群眾訴求多元,城市管理、社會綜合治理、社區服務頭緒多。周耕說,在基層治理方面,硚口區有著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以共謀匯民智、以共建聚民力、以共管順民意、以共評聽民聲、以共享惠民生,激發居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是推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探索。
2021年底,硚口區六角亭街道榮東社區歷經16個月改造,脫胎換骨、迎來新生,打造了全市改造項目最多、工程體量最大的老舊社區改造樣板。如今,走進榮東社區,一派清爽、和諧的景象。
在小區改造完成后,如何維護好改造的成果?守好老舊社區改造后的“下半場”?六角亭街道榮東社區的做法開始在一些小區推廣復制:建設志愿服務協作區,成立黨員突擊隊、紅色宣傳隊、銀發監督團、巧嫂調解隊、榮東騎士團、環境護衛隊等16支志愿服務隊,讓大家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不僅榮東社區,硚口區11條街道都在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特色路徑,大事小事都有群眾參與,治理成果也是人人共享?!敝芨f。
“激活社區里的每一個人,讓每一個城市‘細胞’活化起來,是推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探索?!敝芨f,新的一年,硚口區將繼續做好“共同締造”與社會治理、城市管理和民生實事的融合文章。
(長江日報記者楊蔚 萬凌 通訊員李放軍 張惠菊 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