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月2日訊(記者劉越 通訊員陳智勇)“上午‘坐診’,下午‘走診’,我的工作就是為村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1月2日,結束上午的門診后,東西湖區新溝鎮街衛生院隕口大隊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家庭醫生潘佑娥短暫休息了一會兒,便挎上診療箱坐車趕路。
潘佑娥每天上午在隕口大隊村衛生室坐診。
“涂奶奶,您今天感覺怎么樣?”今年83歲的涂巧芝是一位獨居老人,也是一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前一天,潘佑娥上門巡診時發現她精神狀態不如平時,老人自己卻沒什么感覺。潘佑娥給老人查過體溫后發現原來是發燒了。她立即和村干部一起找來退燒藥,送到涂巧芝家中。今天,她繼續上門為老人測量血壓血糖、監測體溫,觀察老人的精神狀態。
潘佑娥每天“敲門”巡診20余戶。
潘佑娥一邊跟老人拉家常,一邊檢查起老人的藥盒。“老人年紀大,一天可能有好幾種藥要吃,有時數量弄混了,有時甚至忘了自己今天有沒有吃過藥。”每一次上門,潘佑娥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患者每種藥物的用法用量,檢查藥品余量,及時為他們開藥、送藥。有的人不認識字,潘佑娥就在藥盒上“做文章”,白天的藥就畫個太陽,晚上的藥就畫個月亮。
潘佑娥為村民送藥上門,并細心交代用藥注意事項。
“隕口大隊常住人口500余人,像涂奶奶這樣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人群有20余人,一般重點人群有140余人。”作為隕口大隊唯一的駐村醫生,潘佑娥上午“坐診”,下午“走診”,村里20余位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人群她每天必上門,一般重點人群隔一天電話隨訪一次。“下午出去巡診,如果有村民找你怎么辦?”“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我電話,我的電話24小時開機,永遠不會讓村民聯系不到我。”潘佑娥說。
在潘佑娥看來,村民和自己互相都把對方當成家人和朋友,上門巡診就像“走親戚”。一戶一戶地上門,她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家庭成員關系、生活習慣、飲食喜好等,也就能更精準地問診開藥,以求實現最佳治療效果。“此外,一旦村民們出現危急狀況,我也可以及時監測和辨別,第一時間將急重癥病人轉診至上級醫療機構,全力保障村民健康。”
有需要,請點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