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2日訊12月2日上午11時,蔡甸區蔡甸街道正街社區克拉公館小區居民鄧波將車停進小區地下車庫。剛剛修繕啟用的這個地下車庫,讓這個小區的居民盼了8年。
克拉公館小區地處蔡甸老城關最熱鬧的商業街,2014年小區建成。由于種種原因,小區地下車庫一直處于閑置狀態,停車難成為居民的“心病”。
“小區規劃建設時沒有考慮地面停車。居民只能在小區空地上見縫插針,但最多只能停60輛。”小區物業負責人陳天亮介紹,物業登記的居民車輛在180輛左右,長期停靠的有120輛。因車位遠遠無法滿足居民需求,周末或工作日晚6時后,居民停車經常“一位難求”。
68歲的余國際在小區居住了多年,每周末他兒子都會從中心城區回蔡甸看望老人,為兒子回家時有停車位,他想過不少辦法。余國際說,會在兒子到家前半小時,拎著板凳下樓守車位。
“這樣搶車位,總是不太好,只有給別人賠不是。好在鄰里和諧,不計較。”余國際說。
閑置8年的地下車庫開放了。記者張衡 攝
今年,正街社區按區域成立了13個小區功能型黨支部,克拉公館小區黨支部就是其中一個。小區黨支部成立后的首個工作是向居民征集小區問題清單,征求解決方法。
“小區20位黨員主動‘亮身份’,先后兩次收集居民意見,意愿征詢率90%以上。”黨支部分析歸納出12項問題建議,希望開啟地下停車場排在首位。
居民紛紛對開啟地下車庫提出自己的建議:規范電路、重新固定風道、加裝監控設備、做好防漏……
余國際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加裝照明設備,地下車庫啟動后規范人車分流。該建議被小區黨支部采納。
11月初,地下車庫啟動項目在街道、社區的支持下正式動工。居民也在社區黨員、志愿者的帶動下,自發為項目建設出物出力。
居民在議事亭里聊天。記者張衡 攝
陳天亮說,地下車庫長久閑置,里面堆滿了建筑垃圾。居民協助物業,有的幫忙鏟垃圾,有的提供飲用水。原計劃10天處理完建筑垃圾,最后提前了2天。
經過1個月的施工,12月1日地下停車庫基本具備了使用條件,2日開放投入試運行。
“地下車庫先用起來,再逐步完善,還將標線、加蓋雨棚,預計今年元旦前完成全部工作。”陳天亮表示,地下車庫有60個車位,加上地面車位,可基本滿足小區居民使用需求。
“預計一個月收取40元的停車費,用于地下車庫維護,目前正在征集居民意見。”陳天亮說。
小區加裝了健身器材。記者張衡 攝
下午2時,開車離開地下車庫的鄧波向長江記者介紹,短短3個月小區大變樣,不僅地下停車位啟用了,還建起了小區議事亭,加裝了健身器材。
“我還在小區‘幸福花園’里栽種了一株幸福樹,希望小區越來越好,大家越來越幸福。”鄧波說道。(長江日報記者張衡 通訊員楊虎 周雄)